近期,一段骨科手术视频引发热议,医生取出患者股骨髓内钉时,高频金属撞击声似“施工声”,现场画面让网友直呼“听着都疼”。该手术因髓内钉与骨骼冷焊嵌合,需外力敲击松动取出,虽属常规技术,但直观的高强度操作首次公开传播,引发对髓内钉取出术安全性和必要性的讨论。
髓内钉取还是留?看完这些再决定!
髓内钉是长骨骨折内固定的金标准,多数患者术后无需取出,可长期留置体内,像老年患者骨折愈合后就可如此。它生物相容性良好,断裂风险率低于0.5%。不过,年轻患者若出现持续性异物感(发生率约15%)、局部疼痛(占取出手术适应症的40%)、运动功能受限,或发生感染、螺纹滑丝等并发症时就需要取出。医生要综合患者年龄、骨折愈合质量、内置物状态、患者心理诉求等参数制定个体化方案。南京医科大学王医师强调,取出手术并非刚需,过度医疗可能增加2%-5%的感染风险。
有个25岁女性,因断骨增高手术植入的髓内钉引发慢性骨髓炎,取出时发现钉体表面形成生物膜,最终通过分段取出+抗生素骨水泥植入完成清创。还有老年患者股骨髓内钉取出时因骨质疏松导致骨皮质破裂(发生率约12%),需额外进行骨水泥填充加固。
髓内钉取出术:技术挑战与防治并发症攻略
髓内钉表面与骨组织会发生分子级黏附,尤其是体内金属离子沉积时,拔除扭矩可达30 - 50N·m,远超常规器械承受范围,这就是冷焊现象。医生会通过高频低幅敲击产生横向震动,使钉体与骨界面产生微小间隙,配合旋转器械逐步松动。操作时要控制敲击频率在120 - 150次/分钟,力度单次冲击力≤5kgf,避免骨皮质爆裂。
术前要通过CT三维重建评估钉体嵌合程度,骨长入超过2/3的病例需先行超声骨刀松解,可将取出成功率提升至85%以上。术中使用压力传感器监测骨皮质受力,当股骨颈承受压强>80MPa时立即调整操作方式。术后对患者进行12周骨密度监测,骨量丢失超过20%者需启动双膦酸盐治疗(用药请遵医嘱)。
非法医美滥用髓内钉,这些危害你知道吗?
我国明令禁止以美容为目的的肢体延长术,但境外机构仍通过“医疗旅游”违规操作。此类手术平均植入髓内钉长度达15cm,远超医疗安全阈值(正畸治疗延长量通常≤5cm)。统计显示,非法增高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3%,其中植入物周围感染率27%,15%进展为慢性骨髓炎;X型腿发生率35%;肺栓塞发生率0.8%。
为加强监管,建议推行“植入物电子身份证”制度,正规医疗机构植入器械需录入国家医疗追溯系统;对美容机构开展骨科手术资质实行“零许可”政策,将非法增高手术纳入医疗广告禁用目录;建立跨境医疗警示平台,实时更新境外违规医疗机构黑名单。
该事件暴露了公众对骨科手术的认知盲区和医美市场监管漏洞,患者取髓内钉应选三级医院会诊,警惕非法医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