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通气障碍是很常见的健康问题,很多人都有过鼻塞的困扰——超过60%的人都有过被鼻塞影响生活的经历。不过,不同类型的鼻炎,处理方法差别很大,得先分清楚类型再应对。
病毒性急性鼻炎:做好清洁和护理
感冒等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鼻炎,会让鼻腔黏膜红肿、分泌物增多。这时候基础处理主要是做好鼻腔清洁和局部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洗鼻2-3次,能帮着减少鼻腔里的病毒数量;用40℃左右的热蒸汽熏鼻子(可以加一点薄荷醇),能促进鼻腔黏膜的血液循环,让鼻子舒服点。要注意,血管收缩类的滴鼻药最多用3天,用久了会反弹性鼻塞。有研究发现,洗鼻加上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喷鼻,能让病程缩短1.8天左右。
慢性鼻炎:按“阶梯”来管理
慢性鼻炎分单纯性和肥厚性两种,得一步步来治:第一步是每天用生理盐水洗鼻,再规律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剂;如果效果不够,可以用一些植物提取的促进分泌物排出的药物;要是药物控制不住,针对下鼻甲肥大的患者,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让通气量提升62%左右。坚持规范治疗6个月,78%的患者症状能明显好转。
干燥萎缩性鼻炎:保湿+防感染+环境控制
这种鼻炎的问题是鼻腔黏膜萎缩、分泌物少,得从多方面入手:用生理盐水洗鼻后,涂维生素E油保持湿润;可以用红霉素和金霉素混合的药膏预防感染。环境方面,建议用湿度计把室内湿度保持在45%-60%之间——要是湿度超过65%,尘螨繁殖会增加3倍,所以还要做好防螨,比如定期晒被子。
结构性问题:精准解决解剖异常
像鼻息肉、鼻窦炎这些因为鼻子结构异常导致的鼻塞,得精准处理:通过鼻内镜做鼻息肉切除手术,能恢复鼻腔通气;急性鼻窦炎发作72小时内做上颌窦穿刺冲洗,能减少变成慢性鼻窦炎的可能。术后用“生理盐水-激素冲洗液-海盐水”的三阶段洗鼻方案,复发率能降到12%。治疗后,鼻腔通气面积平均能增加2.1平方厘米。
过敏性鼻炎:防过敏+调免疫
过敏性鼻炎是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关键要做好预防:花粉季节来之前2周,就开始用抗组胺喷鼻剂;加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让症状控制效果提升40%。对尘螨过敏的人,用55℃以上的热水洗寝具,再用防螨布料盖枕头被子,过敏发作的次数能减少58%。还有舌下免疫治疗,对某些过敏原,能让73%的人获得长期缓解。
要提醒大家注意几个危险信号——如果单侧鼻塞超过10天不好,或者嗅觉下降超过三分之一,还有持续头痛的情况,一定要赶紧去做鼻内镜和影像学检查。鼻炎治疗得遵循“短期缓解症状+长期管理预防”的原则,用药一定要听医生的。平时的基础预防也很重要:每天洗鼻(能降低33%的风险)、戒烟限酒(风险能降一半多)、每周做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把这些方法系统化做好,能把鼻炎急性发作的次数减少64%,慢慢就能把鼻塞的问题控制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