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恶性肿瘤如果向周围扩散,可能会让口咽部位出现一些特定症状。这些症状和肿瘤的扩散范围、神经管辖的区域有关,早知道这些特征能帮我们及时发现问题。
吞咽功能慢慢变异常
肿瘤侵犯口咽后,吃饭的通道结构会发生改变。一开始吃固体食物时,可能会觉得有摩擦感;等肿瘤长大,喝液体也会有堵的感觉。这种情况和普通咽喉炎不一样——它会越来越严重,而且用普通润喉的方法根本不管用。临床观察发现,大约65%出现转移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疼痛有多种表现
口咽的疼不是单一的,可能是持续的钝痛、一阵一阵的刺痛,或者像有东西压着的感觉。咽东西、说话的时候,疼会更厉害;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放射性疼痛”,像扯着一样疼到同侧的耳朵、上颌或者脖子。通过神经影像检查发现,这种疼和肿瘤侵犯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有关。
声音变哑是器质性问题
如果肿瘤影响到喉部神经,声带就没法正常活动,导致说话变样:声音会持续嘶哑,音调变低,说话还很费力。医生检查时会发现声带合不拢,有的患者甚至说话不清楚、鼻音加重。这种哑和普通感冒嗓子哑不一样——它会持续超过2周,还越变越严重。
总觉得咽喉有固定的异物感
大约70%的患者会说,咽喉里总像有东西卡着,而且位置固定。这是因为肿瘤扩散刺激了黏膜上的感觉神经,让神经变得异常敏感;越咽东西,越会刺激这个部位,形成“越咽越觉得有异物”的恶性循环。现在通过影像检查发现,异物感越明显,肿瘤可能扩散得越深。
偶尔会出血
肿瘤表面破了会偶尔出血,比如早上痰里有血丝,或者咳嗽后带点血。这种出血能自己止住,但会反复出现。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大约35%的患者会把出血当成呼吸道感染,结果耽误了看病。
怎么初步判断要不要检查?
可以从三个方面初步判断:持续时间、进展情况、位置是否固定。如果一个症状持续超过2周,还越变越严重,或者只在一侧出现,就要及时去医院。现在推荐增强核磁共振(MRI)加上电子喉镜活检的联合检查,早期诊断准确率能达到92%。
日常怎么监测?
自己可以初步筛查咽喉是否对称:含一口水,仰起头,看看咽喉后壁有没有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40岁以上的人建议定期检查EB病毒相关抗体——因为EB病毒感染和鼻咽癌关系很近。平时做做鼻腔通气的训练,能帮着维护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要提醒的是,出现这些症状组合只是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不能直接确诊,最终得结合影像、内镜和病理检查的结果。临床数据显示,早期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建议记个症状日记,详细写下症状开始的时间、怎么变化的、有没有什么情况会诱发,这样能给医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