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患者感冒时,鼻子干疼是很常见的问题——一方面鼻黏膜分泌黏液的能力下降,鼻子里少了“天然润滑剂”;另一方面呼吸时气流直接刺激干燥的黏膜,疼得更明显。想要缓解这种不适,可以从环境调整、局部护理、合理用药这几方面入手,再加上日常的监测和注意事项,帮鼻子“润起来”。
先调环境:让空气别太干
鼻子喜欢湿润的环境,太干的空气会让鼻黏膜更难受。平时可以用加湿器把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差不多像春天的舒服湿度);如果没有加湿器,就在暖气上放个敞口容器装水,靠自然蒸发增加湿度——记得每天换水里里外外洗干净容器,别让细菌滋生。温度尽量保持在22-25℃,别让冷风直接吹鼻子(比如别对着空调或风扇直吹),减少对黏膜的刺激。
鼻腔冲洗:帮鼻子“洗澡”
用生理盐水冲鼻子是很多医生推荐的方法,能冲掉鼻子里的炎症物质,让鼻黏膜上的“小刷子”(纤毛,帮着清理脏东西的)重新动起来,还能润一下干燥的黏膜。冲的时候要注意:
- 选对盐水:用0.9%的生理盐水(和人体体液浓度一样)或者稍微淡一点的(0.65%),温度要和体温差不多(不凉不烫);
- 控制压力:别用太大劲,和自己轻轻擤鼻子的力气差不多就行;
- 调整次数:症状重的时候多冲几次,缓解了就减少;
- 选对工具:用带压力刻度的挤压瓶或者电动冲洗器会更安全。
如果有鼻中隔偏曲(鼻子中间骨头歪),最好一侧一侧分开冲;鼻部手术后的人,得听医生的话调整冲洗力度。
用药要点:别自己乱选
如果干疼得厉害,可以用点润滑剂(比如复方薄荷脑滴鼻剂),用的时候仰卧着滴;如果有持续的炎症,医生可能会开糖皮质激素喷雾,用之前先冲干净鼻子,喷完保持头直立一会儿;过敏性鼻炎的人,可能需要用二代抗组胺药,但要注意有没有犯困的副作用。
特别要提醒:不管用什么药,都得先问医生——孕妇别长期用含血管收缩剂的药,糖尿病患者用激素类药要注意监测局部情况。
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自己扛,赶紧找医生:
- 单侧鼻子塞超过3天没好;
- 嗅觉比平时明显减退(比如以前能闻到饭香,现在闻不到了);
- 鼻子里流黄脓鼻涕超过10天;
- 用了常规方法(比如冲鼻子、调湿度)还是疼,或者更严重了;
如果拍片子发现鼻窦里有浑浊或积液,还得进一步查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
特殊人群要更小心
- 孕妇:怀孕时鼻黏膜本来就容易充血,别用含减充血成分的药;
-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影响黏膜修复,得把血糖控制好(空腹血糖尽量别超过7.0mmol/L);
- 术后患者:鼻部手术后6周内别用力冲鼻子,一切听医生的安排。
日常要做好这些事
平时可以记个症状日记,比如每天鼻子通不通气、分泌物是清的还是黄的;还能练呼吸训练——6-7-8呼吸法:吸气6秒、屏息7秒、呼气8秒,每天练3次,每次5分钟,帮着改善鼻腔通气。定期做鼻腔镜检查看看黏膜情况,差不多每3个月找医生随访一次。
鼻炎患者感冒时鼻子干疼,关键是要给鼻子“补水”+“减少刺激”,从环境到护理再到用药,一步步来。记得别自己乱用药,有问题及时找医生,平时做好监测,才能让鼻子慢慢舒服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