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里的“内伤”:血肿是怎么来的
鼻子被撞、挖得太狠或者做完鼻子手术之后,鼻中隔黏膜下的血管可能破了,积血在里面形成血肿——这就是鼻腔里的“内伤”。它像自行车内胎被压出的鼓包一样藏在鼻梁里,刚开始可能只是局部胀疼,但处理不好容易引发严重感染。临床上65%的血肿是外伤导致的,其中青少年因为运动受伤占比最高。
小血肿不用开刀?试试这些护理方法
如果血肿是小范围的(直径小于1厘米),可以先试试保守护理:
- 护好鼻腔:每天用生理盐水冲鼻子,保持黏膜湿润;别用手摸或挤压鼻子;睡觉把枕头垫高一点,减轻肿胀。
- 正确冷敷:受伤头48小时内断断续续敷冰袋,用毛巾或纱布隔着皮肤,避免冻伤。
- 吃对食物: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橙子、猕猴桃)帮黏膜修复;少吃能稀释血液的食物(比如大蒜、银杏),避免出血加重。
要注意,约20%的人会因为太早剧烈运动导致血肿复发,恢复期间别搬重东西。如果出现一边鼻子一直堵、鼻梁变样或发烧,得赶紧去医院,评估是否需要手术。
血肿太大?微创引流帮你解决
如果血肿体积大或有感染迹象,就得手术了。现在常用微创方法:局部麻醉后,在鼻中隔上开2毫米左右的小口,把积血引流出来,再用负压装置吸干净,能降低复发风险。术后要定期做鼻腔护理,局部用抗菌药膏防感染。
抗生素不是随便用!看这3个指征
用抗生素要“精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
- 没有发烧、乏力等全身症状,只需局部涂抗菌药膏;
- 若持续高烧、炎症指标(如白细胞)升高,或鼻子周围红肿扩散(蜂窝织炎),才需要吃抗生素;
- 对青霉素过敏的人,让医生换替代药,具体方案听医生的。
做完手术要注意什么?这3点别忘
- 冲鼻要温柔:用和体温差不多的生理盐水冲鼻子,别太用力,避免伤黏膜;
- 暂时别做这些事:术后3周内别游泳,2周内别做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短期内别戴隐形眼镜;
- 补对营养:按医生说的适量补微量元素(比如锌),帮黏膜修复。
不想再犯?这5件事要做好
预防复发其实不难:
- 运动或危险操作时戴护鼻装备,避免撞鼻子;
- 保持室内湿度合适(比如用加湿器),减少黏膜干裂;
- 改掉挖鼻子、揉鼻子的坏习惯;
- 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果;
- 长期吃抗凝药的人,跟医生商量调整饮食。
总的来说,鼻腔血肿虽然藏在里面,但早发现、按科学方法护理,大部分能恢复。平时做好防护、改掉坏毛病,有症状及时找医生,就能避免它带来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