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女性出现背部疼痛,不少是颈椎劳损惹的祸。妈妈们常要低头喂奶,这种姿势会让颈椎承受额外压力,加上产后身体变化,很容易引发颈部肌肉和椎间盘的问题。
一、为啥喂奶会累到颈椎? 持续低头喂奶时,颈椎前屈的角度比平时看手机还大——前侧颈部肌肉一直收缩,时间长了会形成摸得到的“硬疙瘩”(肌肉结节);后侧肌肉则被过度拉长,慢慢出现劳损。有研究发现,当颈椎前倾30度时,椎间盘的压力是站立时的1.5-2倍,就像给颈椎“压了块额外的砖”。更关键的是,产后身体会分泌松弛素,让连接颈椎的韧带变松——本来能稳住颈椎的“绳子”松了,椎间盘和肌肉的压力就更大,更容易出现不稳定。
二、科学喂奶姿势,帮颈椎“减减压” 想避免喂奶伤颈椎,姿势对了很重要:优先选坐姿哺乳,把宝宝的躯干和自己的胸部保持水平,用U型哺乳枕托住宝宝的颈背部,这样不用一直低头看宝宝。同时要保持“脊柱中立位”——简单说就是让耳垂、肩峰(肩膀最突出的骨头)、股骨大转子(大腿根外侧突出的骨头)三点连成一条线,和地面垂直。另外,每15分钟换一次抱宝宝的手臂,左右交替承重,别让一侧肌肉一直“绷着”。
三、简单训练,缓解颈椎肌肉紧张 产后颈椎肌肉酸紧,可以试试这些低强度动作:
- 晨起活动:早上慢慢做颈椎前屈(低头)、后伸(仰头)、侧屈(耳朵轻靠肩膀)、旋转(转头看肩膀),每个方向做8次,动作要慢,别太快。
- 喂奶间隙耸肩:双肩慢慢往上提,再放松下落,10次算一组,喂奶中间做几组,能放松颈部肌肉。 注意:所有动作都要匀速,别猛地转头或低头,不然容易晕。
四、在家就能做的物理缓解法
- 热敷:用40-45℃的热毛巾敷脖子,每次15分钟,敷的时候在颈后垫个卷起的毛巾,帮颈椎保持自然的生理曲度(脖子往前凸的弧度)。
- 按摩:重点按斜方肌上束(肩膀到脖子的位置)和肩胛提肌(脖子两侧连肩膀的肌肉),用指腹轻轻按痛点,力度以“酸酸胀胀但能忍受”为准。如果皮肤有破损或红肿,就别按了。
五、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如果有下面这些症状,别硬扛,尽快找医生:
- 胳膊一直放射性疼痛,还伴随手指麻木;
- 突然晕得厉害,甚至恶心呕吐;
- 走路像踩在棉花上,脚底下没力气。 医生可能会做个简单的检查(比如轻轻压头并转头,看会不会加重胳膊疼),必要时会让做颈椎MRI,看看椎间盘有没有突出。
六、日常预防,抓住产后6个月黄金期 产后6个月内是颈椎康复的黄金期,平时可以这样预防:
- 喂奶时在宝宝注视的地方装个反光镜,不用一直低头就能看到宝宝;
- 睡觉的时候,在颈后垫个卷筒状的毛巾,帮颈椎保持生理曲度;
- 做家务时用婴儿推车推宝宝,不用一直抱着,分散注意力也能减少低头时间。 建议每天花10分钟做颈椎操,配合喜欢的音乐,更容易坚持下来。
哺乳期颈椎劳损并不可怕,关键是选对喂奶姿势、做简单的康复训练,再加上日常预防。如果出现胳膊麻、晕得厉害或走路踩棉花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抓住产后6个月的黄金期,每天花点时间照顾颈椎,能帮妈妈们更快缓解疼痛,轻松度过哺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