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床如果持续肿起来,得留意是不是牙龈囊肿在作怪。这种由牙齿发育相关的上皮细胞异常生长引起的良性病变,在儿童口腔囊肿里占了大概70%。虽然大多数情况预后不错,但可能会导致牙根吸收、恒牙长不出来等问题,所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很重要。
为什么会得牙龈囊肿?三个关键原因
牙龈囊肿的出现和三个因素密切相关:首先是牙齿发育时的“小残留”——牙齿形成过程中会有一层“牙板上皮”,正常情况下会慢慢消退,但有些孩子的这些细胞没退掉,反而异常增殖变成了囊肿;其次是长期机械刺激,比如总咬嘴唇、咬玩具,或者牙齿咬合时反复碰到牙床,这种刺激会让上皮细胞生长失衡,大概40%的病例都有这类不良习惯;还有慢性牙龈炎症,牙龈老发炎会释放炎性因子,可能加速囊肿形成。另外,2-6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因为这时候乳牙正在替换,牙槽骨变化活跃,更容易出问题。
怎么判断是不是牙龈囊肿?看这几点
典型的表现有三个:一是牙床肿了超过两周,不疼但一直消不下去,摸起来软软的像有个小囊袋;二是旁边的牙齿可能移位或者迟迟长不出来;还有约30%的孩子会出现牙龈黏膜变色甚至溃疡,这时候要注意和复发性口腔溃疡区分开(口腔溃疡一般会疼,而且好得快)。去医院检查的话,拍X线片能看清囊肿和牙根的位置,边界一般很清楚;如果用针抽一下,会抽出草黄色的清亮液体,再查一下液体成分也能帮着确诊。要是长了多个囊肿,得警惕颌骨发育有没有异常。
得了牙龈囊肿怎么办?根据情况选方案
治疗得看囊肿的大小、生长速度和对周围的影响:如果囊肿小于1厘米,而且没继续长大,可以先观察,每3个月拍次片复查;要是囊肿超过1.5厘米,或者已经导致牙根吸收了,就得手术切干净。手术方式得看孩子年龄:3岁以下的孩子配合度低,一般需要全身麻醉;学龄期孩子如果能配合,可以选局部麻醉。术后要注意:用氯己定含漱液漱口防感染,别用手碰或者用硬东西戳伤口,头一周吃流质食物(比如粥、汤)。
怎么预防牙龈囊肿?分三级做好防护
一级预防要早建档:给孩子建个口腔健康档案,每6个月带孩子去口腔科检查一次,早发现牙龈发炎这些早期问题;二级预防要做好日常护理:教孩子用圆弧刷法认真刷牙,用含氟牙膏,赶紧纠正吮手指、咬嘴唇、咬玩具这些坏习惯;饮食上多吃膳食纤维多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促进唾液分泌,少吃精制糖(比如蛋糕、糖果、甜饮料)。三级预防针对术后孩子:定期复查牙齿发育情况,及时处理咬合异常。研究显示,坚持做好这些,复发风险能降低60%。
总的来说,儿童牙龈囊肿虽然常见,但早发现、早处理加上日常好好护理,大部分都能解决。家长平时多留意孩子的牙床情况——比如有没有持续肿胀、牙齿长得慢,定期带孩子查口腔,就能帮孩子守住口腔健康,避免囊肿带来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