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肺部就像一套精密的“空气净化系统”,能帮我们挡住大部分有害微生物,但当免疫力下降时,病菌可能通过吸入、血液传播或邻近组织蔓延三种途径侵入肺部,引发肺炎。肺炎的发生和免疫状态、年龄、基础病等密切相关,了解它的特点、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能帮我们更好地保护肺部健康。
肺炎的 susceptibility和免疫力关系很大。比如小婴儿,免疫系统还没发育完善,6个月以下宝宝得肺炎的概率是成年人的15倍;老人免疫功能退化,70岁以上人群的肺炎住院率达12.4%;有慢性病的人,比如糖尿病患者得肺炎的风险比普通人高3倍,慢阻肺患者更高,是5倍。还有研究发现,有些人因为基因问题,对某些病菌更敏感。另外,社区里得的肺炎中,70%都是吸进去病菌导致的,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这类细菌,还有呼吸道病毒。要注意的是,15%-30%的细菌性肺炎患者会同时感染病毒,双重感染会让病情更复杂。
治疗肺炎得遵循个体化原则:轻症一般需要7-10天疗程,重症可能需要14-21天。治疗期间要动态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炎症因子及肺部影像学变化。雾化治疗应在入院后尽早实施,但激素类雾化剂连续使用不宜超过5天。临床研究证实,早期规范治疗可使症状缓解时间缩短30%以上。而治疗方案的选择,还要结合病菌检测结果、患者基础疾病及药物敏感性综合判断。
预防肺炎要多管齐下。65岁以上人群每5年接种一次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能提升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力;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能降低35%的肺炎住院风险。雾霾天要注意,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³,肺炎急诊率就上升2.7%,建议佩戴防护口罩,但连续使用别超过4小时。对于老年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建议在流感季节前完成疫苗接种,形成有效免疫屏障。还有,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联合接种,可使双重感染风险降低60%以上。
特殊人群更要加强防护:术后患者应每小时进行深呼吸训练,长期卧床者需定时翻身拍背。保持适度社交距离能使呼吸道感染率下降44%,但过度消毒可能影响免疫适应性。有慢性病的人,维持基础疾病稳定是预防肺炎的重要环节。补充维生素D等营养素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别自行长期大剂量使用。
当出现持续发热超过3天、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血氧饱和度低于95%等警示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最新研究证实,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使肺炎发病率降低40%-50%。
总的来说,肺炎的预防比治疗更关键,尤其是老人、孩子、有慢性病的人这些高危群体,要做好疫苗接种、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环境防护。了解肺炎的特点,早预防、早识别、早治疗,才能更好地守护肺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