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癌症,它的发生和生活习惯、环境、感染、遗传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做好预防和筛查,能帮我们有效降低得胃癌的可能。
腌制食品里的健康隐患
腌制肉制品在加工时会产生亚硝酸盐,这种物质进入胃里,会和胃酸中的胺类物质结合形成亚硝胺——一种可能损伤胃细胞DNA的有害物质。长期吃太多腌制食品,会增加胃细胞受损的风险。另外,如果腌制过程中食物发霉,还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这是明确的致癌物,对胃的伤害更大。
幽门螺杆菌:胃里的“隐形威胁”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诱因。它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起慢性炎症,时间长了还可能让胃里的细胞发生异常变化(比如肠上皮化生)。有数据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得胃癌的风险比没感染的高很多。如果有胃痛、反酸、胀肚这些消化道症状,要及时去做检查,排查是否感染。
遗传不是“定数”,但要重视风险
有些人因为基因差异,得胃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一点。如果家里有2位及以上亲属得过胃癌,最好定期做胃部体检。不过遗传不是绝对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才是更关键的因素——就算有家族史,调整生活方式(比如少吃腌制食品、规律饮食)也能明显降低得病概率。
这些职业人群要做好防护
有些职业的人,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得胃癌的概率更高。比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者经常在高温环境下做饭(会产生油烟、杂环胺等有害物质),这些都会持续损伤胃黏膜。这类人要做好职业防护(比如戴手套、口罩、使用防护设备),还要定期做健康监测。
吃对食物,帮胃“筑起防线”
饮食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抓手。十字花科蔬菜(比如白菜、西兰花、萝卜)里的植物化学物质,能激活身体里的解毒酶,帮身体排出有害物质;维生素C能阻止亚硝胺生成,所以每天要保证吃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比如橙子、猕猴桃、青椒)。另外,做饭方式也很重要,尽量少吃高温烤、炸的食物,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厨房这些小习惯,降低致癌风险
改进烹饪方式能有效减少危害:用能控制温度的厨具(比如控温电锅),避免高温爆炒;吃腌制食品前,可以先泡一泡、洗一洗,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做饭时一定要开抽油烟机,改善厨房通风,减少油烟和有害物质的吸入——这对经常做饭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胃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早期发现的话,治疗效果会好很多。检查胃癌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胃镜(能直接看到胃里的情况),另一种是新型的血液检测(查生物标志物),能初步筛查胃癌风险。多久做一次检查,要根据每个人的风险情况(比如有没有家族史、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没有长期胃痛)来定,早诊断就能早治疗,大大提高治愈率。
总之,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少吃腌制和烤炸食物、多吃新鲜蔬果)、治疗幽门螺杆菌、做好职业防护、定期筛查来预防。早了解风险、早采取行动,才能更好地保护胃健康,远离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