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肚子里摸到不明硬块,还一直有消化不好的情况时,要警惕可能是身体器官出了问题。胃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症状变化多,早期识别需要结合症状和危险因素一起判断。
胃肿瘤是怎么影响消化的?
胃壁是多层结构,异常生长的细胞冲破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后,会形成肿块,挤压周围组织。研究发现,肿瘤每长大2厘米,胃能装食物的空间就会减少约15%,这种物理挤压直接影响胃储存食物的功能。同时,肿瘤还会分泌一种叫转化生长因子β的物质,干扰胃肌肉的正常运动,导致胃里的食物排不出去。临床数据显示,约60%的进展期患者会出现吃一点就饱、呕吐的症状,这和胃动力差有很大关系。
哪些因素会诱发胃肿瘤?
现在医学明确了三个关键致病原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会释放一种毒素破坏胃黏膜,让胃细胞DNA受损的风险比正常人高3倍;吃进去的亚硝基化合物会在胃里变成亚硝胺,这种物质会让基因发生突变;有CDH1基因突变的人,得弥漫型胃癌的风险比常人高7-10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研究发现,熬夜、作息不规律会通过影响基因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长,这给预防提供了新方向。
哪些症状要警惕胃肿瘤?
除了肚子有肿块、呕吐这些经典症状,现在更关注症状组合的意义。如果同时出现胸口下方(剑突下)持续隐痛(78%的患者会有)、半年内体重掉了超过10%、拉黑便(像柏油一样),诊断胃肿瘤的准确率能达到92%。还要特别注意,约35%的早期患者会出现反酸、吞东西不舒服这些不典型症状,医生和患者都要提高警惕。
现在有哪些先进的诊疗方法?
诊断方面,现在有超高分辨率胃镜(能看清0.8mm的细节),加上人工智能辅助,对小于1cm的早期病灶检出率能达到89%。治疗越来越精准:针对HER2阳性的患者,一种抗体药物结合物能让肿瘤缩小的概率达到51%;PD-1抑制剂加上化疗,能让晚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期超过18个月;改良的经口内镜手术能让部分早期患者不用开腹,微创切除肿瘤。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循环肿瘤DNA检测能提前6-8个月发现肿瘤复发的迹象,标志着个体化监测进入了分子时代。
怎么预防胃肿瘤?
预防胃肿瘤需要建立“病因-临床-康复”的三级防线:首先,少吃腌制食品,建议每月不超过3次,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C和硒;其次,建议把晚餐时间提前到19:00前,吃完后保持站着或坐着的直立体位;最后,40岁以上的人要定期查胃蛋白酶原,如果Ⅰ型和Ⅱ型的比值小于3,要赶紧做胃镜仔细检查。长期吃抑酸药的人要定期查胃泌素水平,警惕药物引起的萎缩性胃炎变成肿瘤。
如果消化不好的症状持续超过2周,一定要及时去检查。数据显示,早期胃肿瘤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95%,早发现早治疗特别重要。了解肿瘤的发生原因,做好预防,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大家要建立科学的健康意识,定期做胃肠镜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