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如果总觉得干痒、像有东西卡着,或者一阵一阵地咳嗽,别拖着,要及时去正规医院的耳鼻咽喉科就诊。其实咽部的黏膜屏障本来就比较脆弱,很容易受外界刺激引发炎症。医生一般会用间接喉镜看看悬雍垂的状态和咽后壁的滤泡情况,必要时还会安排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记好症状日记能帮着更好管理病情——比如写下干咳是因为吹了冷风、吃了辣还是说话多了,发作持续多久,有没有同时嗓子疼或者反酸。很多患者坚持记一段时间后,能精准找到诱发因素。如果晚上咳嗽特别厉害,要警惕胃食管反流的可能,最好同时去消化科查查。
环境里的空气质量对喉咙影响很大,做好这3点:第一,调湿度——室内湿度保持在45%-65%最合适,太潮容易滋生细菌霉菌,太干会让黏膜快速脱水;第二,净化空气——选有高效过滤功能的空气净化器,重点滤掉悬浮的小颗粒和挥发性有机物;第三,控温度——室温维持在22-26℃,别让温度忽冷忽热,不然会刺激咽部血管,加重不适。
吃对食物能帮黏膜修复,要注意这几点:多吃点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能帮着调节炎症;多喝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像燕麦粥、山药羹,能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减少吞咽时的摩擦;喝水要少量多次,每天总共喝够1500ml左右,别喝太冰的饮料,不然会刺激喉咙。
经常用嗓子的人要注意这几点:第一,学科学发声——找专业的语言治疗师教正确的发声技巧,别用嗓子喊;第二,控制用嗓——工作时要间歇休息,配合蒸汽吸入护理;第三,做好防护——户外工作时戴口罩,室内说话别太大声,避免过度用嗓。
在家护理要注意这3点:第一,清洁口腔——用温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减少细菌刺激;第二,雾化治疗——按医生的要求用雾化设备做局部治疗;第三,保持湿度——用有水质监测功能的加湿器,确保室内湿度合适,避免太干或太潮。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咳嗽持续3周以上都没好转;吞咽的时候觉得喉咙有放射性疼痛;声音哑了超过2周;咽部摸到肿块或者异常凸起。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做耳鼻咽喉科检查,因为糖尿病会影响神经敏感性,可能让喉咙的症状不明显,等发现的时候问题已经加重了。
喉咙的问题看起来小,但放任不管可能会变成慢性炎症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平时做好环境调整、饮食护理,记好症状变化,有异常及时就医,尤其是特殊人群要更留意,才能保护好咽部健康,让喉咙一直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