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如果总觉得前额发闷疼、颧骨酸酸胀胀的,甚至吃饭时嚼东西疼得更厉害,还伴着恶心反胃,那可能不是普通感冒没好,而是鼻窦炎在作怪。我们的鼻子周围有四对鼻窦——就是几个小空腔,感冒的时候特别容易被连累发炎。当病毒让鼻窦的黏膜肿起来,把窦口堵住,窦腔里的压力越积越高,就像个“高压舱”,这就是为啥会出现那些难受症状的根本原因。
症状为啥会这么难受?主要是三个原因
1. 窦腔压力太高,刺激神经疼
窦口被堵住后,窦腔里的压力一直往上窜,会刺激脸上的三叉神经。这种疼是“有方向”的——比如前额、脸颊胀胀的钝痛,嚼东西的时候肌肉一动,疼得更明显。
2. 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和肠胃
发炎的鼻窦会不停产生黏液,这些分泌物顺着鼻咽部往喉咙里流(也就是常说的“后鼻滴漏”)。不光会让人总忍不住清嗓子,还会刺激咽喉和消化道,导致恶心、反胃。
3. 神经连在一起,连累肠胃
脸上的神经网络是“串起来”的,鼻窦炎症的信号可能通过神经传到控制肠胃的迷走神经,引发恶心甚至呕吐,这是神经反射的结果,不是肠胃本身出问题。
得了鼻窦炎,怎么治才对?
药物治疗得“讲规矩”
-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只有出现持续流黄绿色脓鼻涕、单侧脸一直疼(像被压着一样)这些明显细菌感染的信号时,医生才会考虑开抗生素——一定要听医生的,不能自己乱买乱吃。
- 局部抗炎喷雾要“定时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能直接减轻鼻窦黏膜的炎症,建议每天早上固定时间喷,这样能维持稳定的效果。
- 通鼻子的药不能“长期用”:像能快速缓解鼻塞的血管收缩剂,连续用不能超过7天,不然会“反弹”——越用越鼻塞。
辅助治疗能帮着减轻难受
- 鼻腔冲洗:用等渗生理盐水(和身体体液浓度差不多的盐水)冲鼻子,每天2次,能把窦腔里的分泌物、病菌冲出来,减轻刺激。
- 热敷:用温毛巾敷在脸上,每次15分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窦腔“减压”,疼的时候敷一下会舒服很多。
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下面任何一种情况,别犹豫,立刻找医生:
- 症状超过10天还没好,或者发烧退了又烧(比如先退烧几天,又突然烧起来);
- 体温一直超过39℃,或者精神恍惚、认不清人;
- 眼睛看东西模糊、重影,或者转动眼球时疼;
- 小孩要是特别烦躁、不肯吃东西,或者呼吸变得忽快忽慢。
不想再犯鼻窦炎?做好这3点
- 好好护鼻子:定期用生理盐水给鼻子“保湿”,别用那种刺激性强的洗鼻液——会把鼻子里的黏膜屏障破坏掉,反而更容易发炎。
- 避开过敏原:过敏体质的人要“防患于未然”——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灰尘,定期给床单被罩除螨,减少接触让自己过敏的东西(比如花粉、宠物毛)。
- 把免疫力“提上去”: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打羽毛球),平时多吃含维生素A(胡萝卜、动物肝脏)、C(橙子、猕猴桃)、D(鸡蛋、牛奶)的食物,让呼吸道的“防御墙”更结实。
其实鼻窦炎虽然折腾人,但只要早发现、早规范治疗,再做好日常预防,大多能很快缓解。感冒后要是出现“前额疼、颧骨胀、吃饭疼、犯恶心”这些“针对性强”的症状,别硬扛——赶紧找医生看看,把问题解决在早期,才不会越拖越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