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救得先评估再处理,不能乱动手。锁骨骨折和大腿内侧损伤是运动中常见的问题,处理方式不一样,早期准确处置对恢复特别关键。
锁骨骨折的处理要点
锁骨是连接上肢和身体的“桥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到10%。初步判断可以看两个肩膀是不是对称,伤处有没有骨头突出来,但千万别乱摸或试着把骨头推回去。拍片子首选DR(数字化X线),要是想更清楚骨折移位情况,能做三维CT重建。
保守治疗适合谁? 没有移位或者移位很轻的骨折(比如NeerⅠ型),用锁骨固定带把肩胛骨往里面收着固定。固定的时候每2周要拍一次片子看看情况,一般固定4到6周。早期可以动动手指、手腕,防止胳膊肿。
什么时候要手术? 如果有这些情况就得做:骨折端移位明显(短了超过2厘米)、伤到血管神经、浮动肩(肩膀不稳定),或者保守治疗没效果。现在常用解剖型钛合金钢板做内固定,微创就能复位固定,术后早就能轻轻动肩关节了。
大腿内侧损伤的分级处理
大腿内侧有缝匠肌、股薄肌等好几块肌肉,受伤后要分清楚是软组织挫伤还是肌肉撕裂。刚受伤的时候要遵循“RICE”原则——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但冰敷要注意,伤后48小时内用,每次不超过15分钟。
损伤程度怎么分?
- 一级:只有局部压痛,没明显活动障碍;
- 二级:肌肉部分撕裂,活动受限;
- 三级:肌肉完全断了,得手术修复。
要做什么检查? 超声能动态看肌肉收缩的情况,二级以上损伤建议做MRI,能清楚看到肌肉断了多少、有没有血肿。
康复管理要科学
- 分阶段康复:急性期(0-72小时)主要固定保护;亚急性期(3-14天)慢慢增加关节活动;恢复期(2-6周)做渐进式抗阻训练(比如用弹力带)。研究说早期适度活动能让关节活动度多恢复20%-30%。
- 营养要跟上:蛋白质要吃到1.2-1.5克/每公斤体重/每天(比如60公斤的人每天吃72-90克蛋白质),钙每天800-1000毫克。维生素D保持在30-50ng/mL能帮骨头长痂,但要监测血钙。
- 疼痛肿胀怎么处理:刚受伤疼的话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止疼,别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影响骨头愈合)。局部冰敷加加压包扎能有效消肿。
这些误区要避开
- 热敷早了:骨折头48小时内不能热敷,会加重出血;
- 锻炼太急:没长好骨头前别做抗阻训练,容易骨头不长(骨不连);
- 早负重:下肢骨折要等片子显示长骨痂了再负重,早了可能内固定失败;
- 固定太久:固定超过6周可能关节僵,发生率15%-20%。
现在骨科治疗讲究从受伤到康复的全周期管理。研究显示,规范康复能让锁骨骨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恢复92%,大腿肌肉损伤复发率降到8%以下。患者要定期去复查,必要时找物理治疗师做个性化康复方案,一步步恢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