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是很常见的运动损伤,大约占全身关节损伤的40%。掌握科学的处理方法,能大大降低留下后遗症的风险。下面从六个方面说说规范的处理方案:
一、即刻处置要做好三件事
受伤后得立刻停下让脚用力的活动,用“三点支撑法”转移——双手撑地面,好的那条腿用力,避免再次受伤;用弹性绷带临时固定脚踝,松紧度以能插进两根手指为准;把受伤的脚抬到比心脏高15厘米以上的位置,促进血液回流。要注意,制动不是一直躺着不动,只要疼得能忍受,就可以做一些不用踩地的关节活动。
二、冷热敷要按时间来
冷热敷不能乱敷,得跟着时间调整:受伤后6小时内,每小时冷敷1次,每次15分钟;6到24小时内,改成每2小时冷敷1次;48小时后换成热敷,用40℃左右的恒温,每次15分钟。冰袋和皮肤之间要垫毛巾,防止冻伤。这种阶梯式的冷热敷方法是有研究支持的,既能控制炎症,又能满足局部代谢的需要。
三、三个方法监测肿胀
可以从三个方面看肿胀情况:一是每6小时测一次内踝往上10厘米处的腿围,和没受伤的那只脚对比;二是摸一摸皮肤温度,如果受伤的脚比好脚热超过2℃,说明炎症还在活跃;三是用手指压一下肿的地方,要是超过2秒才恢复原样,可能是淋巴回流不好。如果出现从膝盖到脚跟的放射性疼痛、晚上不动也疼得更厉害,或者起了张力性水疱,可能是韧带完全断了,得赶紧做MRI检查。
四、加压包扎要讲究方法
用螺旋反折的方法包扎,让压力有梯度——靠近心脏的一端(小腿上方)压力约30mmHg,比远离心脏的一端(脚踝附近15-20mmHg)高。包扎时从跖骨基底部开始,用30度角螺旋缠到小腿中下1/3的位置,每一圈覆盖前一圈的2/3,重点把外踝包紧。选伸缩率在150%-180%的弹性绷带,每天检查2-3次松紧度,能插进两根手指就刚好,避免包太紧造成新的损伤。
五、康复训练要一步步来
康复训练得跟着时间推进,而且不能疼得太厉害:第3天开始做踝泵运动——脚往上勾、往下踩,每次保持5秒,每天做10组;第5天加抗阻训练,用弹力带辅助脚踝向内、向外翻;第7天练平衡,比如单脚站在平衡垫上,刚开始可以扶墙。如果训练后肿胀比之前多了2毫米以上,或者疼了2小时还没好,就回到上一阶段再练。研究显示,规范的康复能让关节活动度恢复的时间缩短30%。
六、特殊人群要特别处理
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注意点:在运动场上,可以用冷冻喷雾(距离皮肤15厘米,喷不超过3秒)配合加压包扎;糖尿病患者冷敷时温度要保持在15℃左右,每次缩短到10分钟;老年患者如果脚麻,得先排除神经方面的问题;有循环障碍的人,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做压力治疗。
还要注意几个预警信号:如果脚没法垫脚尖站,可能是韧带完全断了;如果小腿或脚感觉异常,比如麻木、刺痛,可能是神经受伤了;如果复位后还是觉得关节不稳,也要警惕。研究显示,及时就医能让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发生率降低58%。要是扭伤后72小时症状还没好转,都应该去做个影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