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肿是生活中很常见的身体表现,和身体的体液平衡、血液循环、组织代谢都有关系。如果局部或全身出了问题,导致血管内外压力不平衡,多余的组织液就会积在皮下松软组织里,看起来就是脚肿了。
心血管功能异常的外在表现
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会让全身的血液回流不畅,静脉里的血流不回去,毛细血管的压力就会变大,血浆里的成分会渗到组织间隙,导致两条腿对称肿,按下去会有坑。有数据说,七成以上心脏问题引起的水肿,一开始都是两条腿肿,还会有体重变重、晚上喘不上气之类的全身症状。中老年人如果突然脚肿,得先查查是不是心脏有问题。
运动损伤的局部反应
急性的碰伤、扭伤之类的运动损伤,会导致血管破裂、炎症因子释放,局部的微循环变得更容易渗水,血浆里的蛋白会渗出来。这种肿一般在受伤后24小时内最严重,还会有淤青、关节动不了的情况。长期扛重物、站着干活的人,容易有静脉瓣膜功能不好的问题,有静脉曲张的人,腿肿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很多。这种肿有个明显特点,白天越到下午越重,早上起来会轻一些。
代谢免疫疾病的特征性征象
风湿免疫类疾病引起的肿有自己的特点:类风湿关节炎一般是对称的小关节肿,像手指头关节,肿得像梭子;痛风性关节炎大多是大脚趾根部关节肿,还会红、肿、热、痛得厉害。糖尿病患者因为微血管和神经出问题,容易腿肿,同时脚的感觉会变弱。有统计说,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有脚肿的情况,得小心发展成糖尿病足。
系统性鉴别诊断方法
学会一些基础的鉴别方法,对早发现原因很重要。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三点:是一只脚肿还是两只都肿?皮肤有没有变热?有没有伴随喘气、小便异常之类的症状?问病史要重点问三个问题:肿得快还是慢?有没有心脏病、糖尿病之类的基础病?有没有在吃降压药、激素之类的药?
就医决策指导原则
有下面这些情况得赶紧去医院:肿的时候胸闷、喘气,得坐着才舒服;一只脚肿还发烧;皮肤发亮或者像蜡一样;突然肿了但按下去没坑。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年查一下下肢静脉功能;糖尿病患者每三个月查一次脚的神经反射;有关节炎的人定期查炎症指标。如果肿了超过3天还不知道原因,一定要去做全面检查。
脚肿是很多系统疾病的外在表现,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才能确定原因。了解这些知识,能帮你更理性地决定要不要去医院,既不会瞎紧张,也不会漏掉潜在的健康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