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频繁打喷嚏、一直鼻塞,晚上阵发性咳嗽影响睡眠——这些看起来像感冒的症状,其实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引起的连锁反应。我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它是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导致的慢性炎症,不仅会让鼻子功能紊乱,还可能因为鼻腔分泌物倒流到喉咙,引发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的病理机制
当花粉、尘螨等过敏原第一次进入身体时,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种专门针对它们的抗体(IgE)。如果再次碰到同样的过敏原,这种抗体会激活体内的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炎症物质——就像误碰了消防警报,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于是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子痒的症状。最近研究还发现,一种叫TSLP的信号物质在炎症持续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会让不舒服的感觉一直延续。
症状关联的病理生理基础
过敏性鼻炎引发咳嗽的主要原因,是鼻腔里的分泌物倒流到喉咙,刺激咽喉引起的(这种情况叫“鼻后滴漏”)。这种咳嗽和姿势有关,白天活动的时候可能更厉害,躺下后会更严重。有研究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会有咳嗽症状,很多人还会因此睡不好觉。
规范化治疗方案解析
药物治疗原则
- 抗组胺药:新型不引起嗜睡的抗组胺药能快速缓解鼻痒、打喷嚏的症状,起效比较快。每个人的反应可能不同,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这类喷剂需要规律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具体用多久要根据症状轻重由医生决定。
- 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能有效清除里面的过敏原,作为辅助治疗很安全。
环境控制措施
- 卧室管理:用高密度防螨的床单、被罩,定期用热水清洗床上用品;
- 空气净化:用带高效滤网的空气净化器,定期更换滤芯;
- 湿度调节:保持室内湿度在40%-50%之间;
- 花粉防护:关注空气质量预报,花粉浓度高的时候尽量少出门;
- 宠物照顾:定期给宠物清洁皮毛,用静电除尘工具清理散落的毛发。
特殊场景应对策略
季节交替时要针对性防护:春天重点防树木花粉,梅雨季要多防霉、除湿。办公室要定期清理空调滤网;运动时选花粉少的时间段,戴防护口罩。如果明确对某种东西过敏,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新型治疗进展
最近几年,“脱敏治疗”(也就是特异性免疫治疗)有了不少进步,比如舌下含服的制剂,用了之后能长期缓解症状。还有生物制剂,主要针对炎症的关键环节起作用,给那些难治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这些新疗法都得先让专科医生评估后才能用。
诊断与鉴别要点
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是“阵发性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痒”这三个表现。如果症状持续超过三个月,或者用了常规方法没效果,建议去做过敏原检测。要注意和感染性鼻炎(比如感冒引起的鼻炎)、药物性鼻炎区分开,孩子的话还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过敏性鼻炎需要长期、规范的管理,通过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和免疫调节的综合干预,大多数患者都能有效缓解症状。建议记症状日记,监测治疗效果,定期复诊调整方案。如果常规治疗控制不住症状,要及时到耳鼻喉科做系统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