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是急诊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大概占急诊接诊量的5%。当出现胸痛时,最关键的是先分清疼痛的性质——不同原因的胸痛,处理方式完全不一样。比如肋间神经痛属于神经痛,典型表现是沿着肋骨分布的带状疼痛,像刺痛、灼痛或闪电样,按某个特定部位会诱发疼痛;而心脏问题引起的胸痛(比如心绞痛、心肌梗死),通常是压迫感、紧缩感或沉重感,疼的范围大概像手掌那么大,可能放射到左臂、下颌,而且活动后会加重。
家庭应急:关键时刻的正确处理
当突发胸痛时,别慌,按这几步做:
- 立刻停下所有活动,找地方半坐半躺(把背部垫高15-30度)——这个姿势能靠重力减少下肢血液流回心脏,减轻心脏负担。
 - 留意症状:记一下疼了多久、什么情况诱发的、有没有缓解的办法,还要注意有没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这些危险症状——这些都是心脏事件的重要提示。
 - 及时求救:如果胸痛超过15分钟没缓解,或者出现了上面说的危险症状,一定要马上打急救电话。有数据显示,胸痛发作后1小时内得到专业救治,能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风险。
 
专业救治:抓住黄金时间窗
如果怀疑是心脏急症,要抓住两个黄金救治时间:发病120分钟内是溶栓的关键时间,及时处理能明显改善恢复情况;发病6小时内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也就是常说的PCI)效果最好,血管开通率更高。 如果确诊是肋间神经痛,治疗重点是调节神经功能,比如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疗法有助于延长疼痛缓解时间,具体方案要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
预防复发:从日常习惯入手
要降低胸痛复发的风险,不妨从这三方面做好日常防护:
- 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神经敏感度,可能诱发疼痛。
 - 调整饮食:可以试试地中海饮食模式,多吃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坚果),有助于减轻神经炎症。
 - 康复训练:每周做3次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每次20分钟,能慢慢增强对疼痛的承受能力。
 
还要注意,65岁以上老人、糖尿病患者或有过心血管病史的人,建议定期做心电图,早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如果胸痛反复发作,最好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排除隐藏的心肌缺血。不管是检查还是治疗,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之,胸痛可轻可重,关键是要分清性质、及时处理,日常做好预防,才能守护好心脏和神经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