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患者矫正牙齿必知:稳定期方案与护理要点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1-13 09:42:55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63字
面瘫患者进行牙齿矫正的医学依据、术前评估流程及术后管理要点,提供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决策参考,帮助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期实现安全有效的牙齿矫正。
面瘫牙齿矫正口腔健康神经损伤正畸治疗
面瘫患者矫正牙齿必知:稳定期方案与护理要点

面瘫是面部神经损伤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动不了——比如想抬眉、闭眼、咧嘴时,这边脸没力气做。而牙齿矫正靠的是物理力量慢慢调整牙齿和牙槽骨的位置,和神经功能本身没直接关系。一般来说,面瘫患者要等神经功能进入稳定期(通常发病后3-6个月),而且没有神经继续退化的情况,大多可以做正畸。但要注意,发病后1个月内属于急性期,神经还在水肿,暂时不能急着做矫正。

矫正前要做这些检查

想做矫正,得先把这些情况查清楚:

  1. 神经恢复到啥程度: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法评估,至少要到Ⅲ级——也就是能自己完成抬眉、闭眼这些基础动作;
  2. 能不能适应矫正器:通过温度或触觉测试,看看嘴里对矫正器这种“异物”的感觉怎么样,会不会太敏感;
  3. 咬合偏得厉害吗:用三维扫描技术测测因为长期单侧咀嚼导致的咬合偏差;
  4. 牙龈健康吗:用探针查牙龈深度,测菌斑指数,排除活动性牙周炎的问题。 建议选有神经科和口腔科一起合作的医院,这样检查结果更全面,也更放心。

矫正期间要注意这些护理

面瘫患者的口腔护理得更细,分三层来:

  • 好好刷干净牙齿:用声波震动牙刷配合锥形牙缝刷,重点刷托槽边缘旁边0.5毫米的地方——这里最容易藏脏东西;
  • 漱口防细菌:每天用1.2%的氯己定溶液漱两次口,每次30秒,能减少菌斑堆积;
  • 保持唾液分泌:做舌部抗阻运动(比如用舌头用力抵上颚或脸颊),维持唾液流量——目标是每分钟至少分泌0.7毫升,不然容易口干、长蛀牙。 研究显示,用“刷牙+漱口+唾液训练+定期牙周检查”的四步护理法,牙龈炎的发生率能降到12.3%,比没做的人低很多。

怎么选适合的矫正器

不同矫正器的特点不一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

类型 优势 局限性 适合谁
传统金属托槽 力量控制准,矫正速度稳 容易磨嘴皮(约38%的人会有) 预算有限、青少年
陶瓷托槽 几乎透明,比金属美观 比金属托槽稍微“涩”,力量传递慢一点 想要中等美观、成人
隐形矫正器 能自己摘戴,患者愿意戴的程度高40% 要比其他矫正器多复诊 twice 自律性强、咬合问题复杂的

如果神经敏感性下降(比如对疼痛或异物感不太敏感),建议选有压力反馈的智能矫正器——能实时监测矫治力,还能调整,安全范围不超过2.5N,避免力量太大伤牙齿。

矫正后要这样维护

矫正完不是“一劳永逸”,得分阶段维护:

  1. 前3个月(短期稳定期):全天戴保持器(每天至少22小时),配合面部肌群电刺激——每周3次,每次20分钟,帮面部肌肉保持力量;
  2. 3-6个月(中期适应期):改成晚上戴保持器,慢慢练习用两边牙齿吃饭——从软食(比如粥、面条)过渡到正常饮食,别着急用硬的;
  3. 6个月后(长期巩固期):牙齿有“反弹”的记忆,所以每3个月要检查一次保持器的压力(用0.1N的小工具校准),确保保持器还能稳住牙齿; 研究发现,把维护期延长到18个月的患者,牙齿反弹的概率从23%降到了6.8%,效果好很多。另外,建议每天用镜像生物反馈仪练15分钟面部肌肉——对着镜子做动作,帮两边脸更对称。

总的来说,面瘫患者只要等神经恢复稳定,是可以安全做牙齿矫正的。关键是矫正前做好检查、矫正中注意护理、选对适合的矫正器,还有矫正后坚持维护。这样既能把牙齿整整齐,又不会影响面部神经的恢复,一举两得。

大健康

猜你喜欢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