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脑疝和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科最危险的三类急症,它们的共同点是发展快、容易导致残疾甚至死亡。了解一些基础的处理原则,对降低风险、改善恢复效果很关键。
颅内压升高的紧急应对
如果有人突然出现意识不清、瞳孔大小变化,或者呼吸节奏乱了,可能是颅内压急剧升高的信号。现场急救要立刻把头部垫高30度左右,少喝水或输液,尽快找医护人员建立静脉通道。到了医院,医生会用阶梯式的方法降颅压:先选脱水药物静脉注射,必要时配合利尿剂交替使用,两者间隔要超过2小时;如果患者躁动,会用镇静药降低大脑代谢率。整个过程要监测脑灌注压,保持在60-70mmHg的安全区间。
影像学诊断的技术要点
头颅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对急性出血、脑室扩大的判断准确率能达到95%。如果CT没查到问题,但医生还是高度怀疑,等生命体征稳定后会做MRI,尤其是弥散加权序列(DWI)能早点发现脑干受压的情况。手术中用导航系统加三维重建技术,能精准看出大脑中线结构的移位情况,帮医生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治疗的决策路径
手术方案要根据病因来定:如果是能清除的占位性病变(比如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肿瘤),要尽量在6小时内做显微手术切除;梗阻性脑积水首先选脑室穿刺外引流,等病情稳定后再做脑室-腹腔分流术;如果是难治的颅内高压,可能要做去骨瓣减压术,比如小脑幕切迹疝推荐做标准大骨瓣减压,减压窗面积要超过15平方厘米。现在新型的神经内镜技术能用在部分脑积水患者身上,伤口小、恢复快。
癫痫发作的规范管理
癫痫持续状态(也就是发作超过5分钟不停)要遵循“5-10-15”原则:发作5分钟内开始急救,10分钟内建立静脉通道,15分钟内用第一次药。医生会先选静脉推注的镇静抗癫痫药,之后立刻用另一类抗癫痫药。如果发作超过60分钟,要转到重症监护室,用麻醉药配合脑电图监测来控制发作。
急性期后的康复策略
急性期过后(一般发病72小时后),如果生命体征稳定,就能开始早期康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一般从1Hz的低频开始,每周做3次,连做4周;虚拟现实训练能帮着改善空间定位不准的问题,建议每天做30分钟,分2次做。干细胞移植还在临床研究阶段,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要严格符合条件。康复期间要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建议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查一次),还要监测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
总的来说,这三类神经科急症虽然凶险,但早识别、早处理是关键。从现场急救到医院的专业治疗,再到后期的康复,每一步都需要科学应对。平时多了解这些知识,遇到情况时能更冷静,也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帮患者争取更好的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