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胃癌的不同类型里,弥漫浸润型胃癌因为症状特殊,一直是医生和患者关注的重点——它还有个形象的名字叫“皮革胃”:癌细胞不是聚成一团,而是像树根一样往胃壁里钻,把本来柔软的胃壁变得又厚又硬,摸起来像皮革一样。了解它的特点,能帮我们更早发现异常。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其实和胃壁的变化有关
弥漫浸润型胃癌的癌细胞,像撒了盐和胡椒面似的分散在胃壁每一层,慢慢把胃壁变成硬邦邦的纤维化组织。这种变化会带来三类明显症状:
肚子局部的不舒服
最常见的是上腹部一直难受——要么是隐隐的钝痛,要么像有块石头压着;还有个典型表现是“早饱”:明明只吃了小半碗饭,就觉得胀得慌,再也吃不下;吃了饭之后,胀感要好久才会消,因为胃已经没法正常把食物往下推了。
消化功能越来越差
越吃越少,甚至对以前爱吃的东西没兴趣,有时候连味觉都变了;吃完饭后容易反酸、打嗝,但吃普通的治胃酸药根本没用——这和一般的胃炎不一样。
全身都跟着“报警”
没刻意减肥,半年内体重掉了10%以上(比如100斤的人掉了10斤多);大便发黑像柏油(这是胃出血的信号),就算大便看起来正常,做隐血试验也会一直阳性;到了晚期,肚子会胀得很大,里面有积水,医生敲肚子能听到“咚咚”的移动性浊音。
为什么胃会“变安静”?
正常情况下,胃会有规律地收缩推食物,发出轻微的“咕咕”声(胃鸣音)。但如果癌细胞钻到胃壁肌肉层,破坏了平滑肌,就会出三个问题:一是胃壁变“硬”,没法收缩扩张;二是胃蠕动力气变小,波幅变弱;三是收缩节奏乱了。结果就是——胃鸣音越来越弱,甚至完全听不到,医生叫它“静音胃”,这是皮革胃的特征之一。
这些情况一定要警惕!
如果出现以下“组合症状”,千万别大意:
- 越来越难咽东西(比如吃面条要慢慢吞),同时体重一个劲往下掉;
- 以前从来没消化不良,突然开始胀肚子、胃痛,持续2个月以上都没好;
- 按上腹部的时候觉得痛,脸色苍白(贫血),或者脖子、肚子上能摸到肿大的小疙瘩(淋巴结)。
40岁以上的人如果有这些情况,最好在4-6周内去医院做全面检查,早查早放心。
怀疑是皮革胃,要做这些检查
如果医生觉得像皮革胃,会安排这几步检查:
- 胃镜:最关键的一步——医生把带摄像头的管子伸到胃里,直接看胃壁是不是硬邦邦的,黏膜有没有变红、变糙;
- 病理活检:在胃壁上取几块小组织做病理检查,多取几个点能提高准确率;
- 影像学检查:做腹部B超或CT,看看癌细胞有没有往胃壁外扩散,范围有多大;
- 抽血化验:查肿瘤标志物(比如CEA、CA19-9),还有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细菌和胃癌关系很大。
检查前要注意:胃镜前6小时不能吃也不能喝;如果在吃抗凝血药(比如阿司匹林),要提前按医生说的时间停药;做完胃镜2小时内不能吃东西,要观察有没有吐血、拉黑便这些出血情况。
怎么预防?这几点要做到
虽然皮革胃很凶险,但做好预防能降低风险:
- 查幽门螺杆菌:每年查一次,如果有就彻底治好——这种细菌会损伤胃黏膜,长期感染可能诱发胃癌;
- 少吃腌制食品:腌菜、腌肉、咸鱼这些高盐食物,每周吃不要超过2次;
- 保持正常体重: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要在18.5-24.9之间(比如身高1米7,体重在53-69公斤之间);
- 坚持运动:每周运动够150分钟,比如每天快走30分钟、每周5天,能提高免疫力;
- 有家族史要早筛查:如果父母、兄弟姐妹得过胃癌,建议从35岁开始,每年做一次胃镜。
总的来说,弥漫浸润型胃癌虽然症状隐蔽,但只要留意身体的“报警信号”,早检查早干预,就能抓住最好的治疗时机。如果出现一直不好的肠胃症状,千万别自己扛着或者随便吃药——胃是我们消化食物的“发动机”,一旦出问题,影响的是整个身体的健康。及时去医院,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