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清晨起床时会突然头晕,这说不定和颈椎健康有关。临床发现,不少人的头晕其实是颈椎病引起的,背后主要和三类病理机制有关:
椎动脉供血不够
颈椎老化退变可能压迫到椎动脉。比如椎间孔变窄时,早上突然坐起来,椎动脉的血流会一下子变弱——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这时候血流量能下降40%。而椎动脉负责给前庭系统(管平衡的器官)供血,血流不够就会让人觉得天旋地转、站不稳。
交感神经被刺激
颈椎上长的骨赘(也就是“骨刺”)可能刺激周围的交感神经丛,让自主神经乱了套。研究发现,这类患者早上起床时,心率的波动会变得不正常;神经调节乱了,血管的收缩舒张也会跟着出问题,结果就会头晕。
神经根病变的连锁反应
神经根型颈椎病本来主要是胳膊放射性疼痛,但伴随的颈部肌肉抽筋也会间接引发头晕。比如斜角肌一直紧张,可能压迫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导致既有胳膊痛又有头晕的复合症状。
颈椎头晕的典型特点
颈椎引起的头晕有几个明显特征,帮你快速识别:
- 和体位有关:快速转头、突然坐起来时容易发作;
- 伴随其他症状:脖子发僵(约85%的患者有)、肩膀酸(63%)、耳鸣(41%);
- 发作时间短:单次头晕一般5分钟内就能缓解;
- 诱因明确:长时间低头、脖子受凉、过度劳累都可能引发。
日常怎么缓解和预防?
先调睡眠环境
枕头高度要能托住颈椎的自然曲线,一般8-12厘米合适;侧睡时膝盖中间夹个枕头,仰睡时膝盖下面垫个枕头,避免脊柱扭曲;床垫选中等偏硬的,别睡太软的。
日常做康复训练
- 清晨练“米字操”:用头写“米”字,每天3组,每组5次;
- 工作间隙动一动:每30分钟停一下,做点头、摇头动作,各10次;
- 抗阻训练:双手交叉托住下巴,脖子轻轻往前顶,手往后推,对抗一下,锻炼颈部肌肉。
注意环境防护
- 空调房里穿保暖的颈椎护具,别让脖子受凉;
- 电子设备屏幕调到眼睛平视的高度,减少低头;
- 洗澡时用40℃左右的温水冲脖子,放松肌肉。
这些情况要赶紧看医生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拖着,及时找专业医生:
- 一周头晕超过3次,影响正常生活;
- 胳膊有放射性疼痛,或者力气变小;
- 头晕时还看不清东西、走路不稳;
- 晚上脖子痛得睡不着觉。
现在临床怎么管理?
最新临床指南有这些建议:
- 首选保守治疗:牵引加运动疗法,对多数患者有效;
- 检查优先选磁共振:能清楚评估椎间盘状态;
- 新技术辅助:生物反馈疗法能帮患者更好坚持治疗;
- 预防监测:建议每年查一次颈椎活动度。
颈椎健康需要长期、系统的维护,要是头晕反复出现,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通过科学调整生活方式和针对性干预,大部分患者都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