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总像“没充满电”,总觉得累、提不起劲,可能是铁元素储备不够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18-50岁人群中贫血患病率达10.5%,女性因为生理特点(比如月经、怀孕)更容易受影响。
血液携氧不够,全身都“缺氧”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里负责运氧气的“小能手”,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铁不够,血红蛋白就造得少,全身组织器官都会“供氧不足”。大脑是出了名的“耗氧大户”,每天需要750毫升氧气才能正常工作,一旦供氧降到临界值,就会开启“节能模式”:比如嗜睡、注意力没法集中,像手机电量低时自动关后台一样。
铁不够的三大常见原因
- 隐形失血:比如月经过多、肠胃慢性出血(比如胃溃疡、痔疮),每天丢的铁有5-10mg,差不多是3个鸡蛋的含铁量。
- 吸收不好:做过肠胃手术、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铁的吸收率会下降70%,吃进去的铁根本没吸收多少。
- 需要量暴涨:怀孕时铁的需求量是平时的6倍(要供给胎儿和自身),哺乳期每天还得额外多补1mg铁,才能满足奶水的需求。
铁缺乏的典型“信号”
- 指甲变“勺子”:出现“匙状甲”——指甲中间凹下去、边缘翘起来,像个小勺子,这是铁缺乏的特征性表现。
- 爱吃奇怪的东西:比如异食癖,会忍不住吃冰块、泥土、墙皮这类不是食物的东西,其实是身体在“提示”缺营养。
- 头发掉得凶:洗头时掉发量比平时多一半以上,头发变得干枯、易断。
- 动两步就累:运动耐力越来越差,比如爬3层楼心跳就到120次/分钟,以前能跑半小时,现在走10分钟就喘。
科学补铁的3个关键
- 饮食先补:每周吃3次红肉(比如猪肉、牛肉),每次100g左右,再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比如猕猴桃、鲜枣、彩椒,每100g含100mg以上维 C)——维 C能把植物里的“非血红素铁”变成好吸收的形式。
- 铁剂选温和的:如果饮食补不够需要吃铁剂,优先选有机铁(比如琥珀酸亚铁这类,但具体遵医嘱),比无机铁对肠胃刺激小,不容易反酸、便秘。
- 补够时间才管用:要连续补铁3-6个月,就算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了,还得再补2个月——这是在“填”身体的铁储备,不然容易复发。
确诊贫血要做这些检查
- 基础筛查:先做全血细胞分析,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如果小于80fl,提示是“小细胞贫血”(铁缺乏的典型表现)。
- 测铁储备:查血清铁蛋白,这是反映身体铁储备的“金标准”——小于15μg/L就能确诊铁缺乏。
- 找失血原因:做便潜血试验,排查有没有肠胃慢性失血(比如胃溃疡、肠癌的隐形出血)。
- 深入检查:如果常规检查查不清,可能需要做骨髓穿刺,排除更复杂的贫血原因(比如地中海贫血)。
日常护好铁的3个小技巧
- 用铸铁锅做饭:用铸铁锅煮酸性食物(比如番茄汤、酸菜),锅会释放少量铁到食物里,一次能多补1.5mg铁。
- 饭后别马上喝茶:茶里的单宁酸会“绑住”铁,影响吸收——吃完饭后等1小时再喝茶或咖啡。
- 运动提升利用率:每周做3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40分钟、慢跑),能让身体更高效地利用铁,利用率提高15%左右。
如果上述症状(比如总累、指甲变勺、掉发多)持续2周没缓解,建议去医院做个全血细胞分析。补铁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先查清楚原因(是丢得多还是吸收差),再制定方案,毕竟铁代谢很复杂,乱补反而可能加重身体负担。
铁是身体的“能量燃料”,科学补、长期护,才能让身体“电量满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