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象是高血压患者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一旦出现剧烈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需快速正确处理,否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出现紧急症状,先做好这一步
当血压异常升高,同时伴随剧烈头痛、视力模糊、胸闷气促、恶心呕吐时,要立刻让患者躺平(平卧位)。这个姿势能减少脑部血流冲击,避免因体位变化导致血压大幅波动。特别提醒:千万不能让患者自行走动或按摩颈部,这些动作可能诱发脑出血、心肌梗死等致命并发症。
血压怎么测才准?
测血压要用校准过的电子血压计,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结果更准确。需重点记录三个关键数值:首次测量结果、服药后30分钟的血压、急救人员到达时的血压。有研究显示,血压波动超过25%,可能提示血管调节功能异常,需警惕。测量时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运动、吸烟后立即测量,这些因素会干扰结果。
等急救时,要盯着这三个方面
等待急救期间,需重点监测三个维度:
- 意识状态:每5分钟呼唤患者,确认是否清醒;
- 呼吸频率:正常范围是每分钟12-20次,过快或过慢都要注意;
- 四肢活动:定期检查两侧肢体是否能对称活动。
如果出现单侧肢体无力、说话含糊不清,可能是并发脑卒中,需立即告知急救医生。另外,可将患者头部抬高30度(降低颅内压),但要避免颈部过度弯曲。
预防高血压危象,记住五个“黄金法则”
要避免高血压危象,日常需做好5件事:
- 规律测压:每天早晚各测1次,记录血压波动曲线;
- 情绪管理: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稳定情绪;
- 饮食控制:遵循DASH饮食(多蔬果、全谷物,少盐少脂),每天钠摄入量不超过1500mg(约半勺盐);
- 规律运动:每周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40分钟);
- 用药提醒:设手机闹钟或备忘录,避免漏服、重复吃降压药。
建议4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随身携带急救药物,血压计需定期校准。
别踩这三个误区,反而更危险
很多人应对紧急情况时会犯错,需避开这3个误区:
- 自行加药:随意加大降压药剂量,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 冷水敷额头:会导致血管收缩,反而升高血压;
- 大量喝浓茶:会加重心脏负担。
正确做法是:少量多次喝温水,保持身体适度水分。
这些症状一出现,立刻送医!
如果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必须马上打120:
- 突发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
- 胸部持续压迫性疼痛;
- 一天尿量少于400ml(约一瓶矿泉水);
- 四肢麻木或平衡障碍;
- 呼吸急促伴粉红色泡沫痰。
有数据显示,高血压危象患者在症状出现1小时内接受治疗,器官损伤风险可显著降低。平时要定期做靶器官检查(如眼底、心电图、肾功能),早发现问题早干预。
高血压危象虽危险,但只要日常做好血压管理,紧急情况时正确应对,就能降低风险。关键是要重视预防、避开误区,一旦出现紧急症状,立刻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早一秒处理,就多一分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