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像紧密排好的“小战士”,牙龈就是托着它们的“地基”。要是牙龈萎缩了,原本挤得紧紧的牙列就会出现缝隙——这不仅影响颜值,还容易塞牙、牙酸,甚至引发更多口腔问题。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补牙”,但其实没那么简单。
牙缝变大的两种原因
牙缝变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牙龈萎缩(牙龈组织变少导致牙根露出来,但牙齿本身没坏),另一种是牙龈萎缩加上旁边牙齿有龋坏或缺损。这两种情况的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得让医生做检查、拍片子才能定方案。
研究发现,单纯牙龈萎缩大多和不好的刷牙习惯、牙齿咬合力过大或遗传有关。超过60%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大部分是正常老化。这种情况如果强行用补牙材料填牙缝,不仅粘不牢,材料掉了还可能伤牙齿。
补牙不是万能的
补牙材料主要是补牙齿硬组织的缺损(比如蛀牙)。如果牙缝是因为旁边牙齿有蛀牙,得先把蛀牙清干净,做成合适的“洞型”,补牙材料才能固定住。但如果只是单纯牙缝大,补牙材料就像粘两个分开的东西——没有固定的地方,肯定会掉。
临床数据显示,就算用纳米复合树脂这种好材料,短期能填上牙缝,但长期成功率不到40%。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牙龈还在萎缩,材料和牙齿之间会出现小缝隙;二是吃饭时的力量集中在材料上,容易断;三是细菌会在材料边缘滋生,加重牙周问题。
三种美学修复方法
针对单纯牙龈萎缩导致的牙缝,现在有三种主要解决方法:
第一种是正畸治疗,用数字化牙套慢慢把牙齿移回原位,一般要6到18个月才能合上牙缝。现在配合小钉子的正畸方案,能把牙缝闭得特别准,误差不到0.1毫米。
第二种是瓷贴面,只要磨掉牙齿表面0.3到0.5毫米,就能补上牙缝还好看。超薄的锂瓷贴面透光性和天然牙釉质差不多,用5年还在的概率超过92%。
第三种是全冠修复,适合牙齿坏得厉害的情况,现在的铸瓷全冠反光和天然牙本质差不多,看起来自然。
牙周健康是基础
不管选哪种修复方法,牙周健康都是关键。基础治疗包括三个步骤:洗牙(清掉牙龈上的牙石)、深层刮治(清掉牙龈下的牙石)、根面平整(打磨牙根,让牙龈重新贴合牙齿)。
中重度牙龈萎缩的人,建议每3到4个月去医院维护一次,平时用改良Bass刷牙法(把牙刷斜45度刷牙龈沟)和牙缝刷清洁,能明显减慢牙槽骨吸收的速度。
要注意的是,牙龈萎缩后没法完全长回去,但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能让牙龈稍微长一点——临床试验发现,用生物材料加膜的小手术,能改善78%的牙龈萎缩情况,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用。
要是有牙缝变大的问题,建议先做三维CT和牙周检查。现在的数字化扫描能做特别准的牙模型,配合虚拟系统还能提前看修复后的样子。每个成功的修复案例,都是医生仔细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的结果——选对方法,才能解决牙缝问题,还能保持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