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拔完后,很多人会盯着伤口的颜色变化犯嘀咕——怎么变红了?又变灰了?其实这些颜色改变都是伤口愈合的正常信号,只要懂观察、会护理,就能避免并发症。接下来咱们一步步说清楚伤口颜色背后的学问,还有该怎么照顾伤口。
术后即刻期(0-24小时):血凝块是愈合的“地基”
刚拔完牙,伤口呈现暗红色或紫红色是正常的,这是血凝块在形成——它可是伤口愈合的关键。有研究发现,只要血凝块保持完整,干槽症的风险能降低六成多。这段时间要注意:术后2小时内别吃东西;咬纱布止血时稍微仰头(45度左右),少做吞咽动作,避免碰掉血凝块。
组织修复期(3-5天):灰白色薄膜是“保护盾”
如果伤口上盖了层灰白色的薄膜,别慌,这是纤维蛋白渗出形成的保护层,能帮伤口挡住细菌。这段时间要用温盐水(0.9%氯化钠溶液)漱口,把口腔pH值保持在6.5-7.2的舒适范围——每天漱4次,创面清洁度能提高三成多。刷牙要绕开伤口周围2毫米的地方,用软毛牙刷,别使劲蹭。
感染预警信号:黄绿色要警惕
如果伤口变黄绿色,得小心感染了!尤其是出现这几种情况时:每天脓性分泌物超过2毫升;同时发烧(体温超过38℃)或者下巴附近的淋巴结肿了;疼得越来越厉害。这时候要赶紧找医生,可能需要查分泌物培养,再调整治疗。记住别自己乱吃药,不然可能掩盖问题。
个体化愈合:不同人恢复速度不一样
伤口长得快不快,和这几个因素有关:
- 年龄:青少年比成年人愈合快40%左右;
- 血糖:空腹血糖超过8.0mmol/L,愈合慢的风险翻倍;
- 吸烟:每天抽10支以上,感染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 特殊人群要加强护理,比如糖尿病患者术后第2天可以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帮着长伤口,但一定要听医生的。
在家怎么护理?记住这4点
- 冷敷:术后24小时内每隔1小时敷15分钟(间歇性冷敷),能减少皮下出血;
- 饮食:前3天别吃超过55℃的热东西,也别吃pH<3的酸食物(比如很酸的水果、醋泡的东西),避免刺激伤口;
- 睡觉:半躺着(头抬高30度),减少伤口充血;
- 观察:每天固定时间拍伤口照片,看看颜色、渗出多少、周围肿不肿。
这些情况要立刻找医生
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别犹豫,赶紧去医院:
- 伤口突然出血超过5毫升;
- 伤口上的白色东西像假膜,还臭;
- 伤口周围变紫,还往下巴下面扩散;
- 一直放射性耳疼,张嘴越来越费劲。
另外要提醒的是,规范用0.12%氯己定含漱液能把感染风险降低38%-45%,但连续用别超过7天,不然可能打乱口腔里的菌群平衡。建议大家建个术后护理档案,记一记疼得有多厉害、渗出多少,这样医生评估的时候更有依据。
其实,智齿术后的伤口颜色变化是愈合的“晴雨表”,只要跟着上面的方法观察和护理,大部分情况都能顺利恢复。要是碰到拿不准的情况,别硬扛,赶紧找口腔医生——早处理早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