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突然长水泡,又疼又痒?这很可能是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引起的。这种病毒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大约67%的人身体里能查到它的抗体,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症状。当你累着了、感冒了或者情绪波动大时,免疫力下降,病毒就可能“醒过来”,导致嘴唇长水泡。
对抗疱疹:科学应对指南
基础护理——清洁+隔离
刚发病时,用生理盐水轻轻擦一下长水泡的地方,让局部保持干燥,能降低细菌趁机感染的几率。别用手抓挠,不然会把水泡抓破,不仅面积变大还容易沾细菌,最好用一次性棉签处理分泌物。
抗病毒治疗——听医生的
想抑制病毒,主要靠抗病毒药物:外用的药膏能直接作用在水泡上,抑制病毒繁殖;还有口服的核苷类似物类药物,能缩短发病时间。但具体用什么药,一定要找医生确定,不能自己乱买。
自我修复——养出好免疫力
平时可以补点维生素B族,有研究显示可能帮着减少复发次数。更重要的是保持均衡饮食、睡够觉,这样免疫力能维持正常,帮着身体对抗病毒。
预防复发:把病毒“管住”
想让唇疱疹少发作,得做好这几点:
- 早干预:刚觉得嘴唇有点刺痛、发痒(这是发作的前兆),赶紧用抗病毒药膏;
- 动起来: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快走或游泳,坚持做中等强度运动,能增强免疫力;
- 讲卫生:自己的毛巾、杯子等个人用品别和别人共用,经常消毒接触过的桌面、餐具;
- 减压力:用冥想、深呼吸这些方法缓解压力,别让压力太大影响身体激素平衡,给病毒可乘之机。
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以下问题,别硬扛,及时找医生:
- 水泡在3天内越变越大,或者流出黄色脓样分泌物;
- 发烧超过38.5℃;
- 一年发作超过6次;
- 孕妇、免疫力差(比如正在化疗、有艾滋病)的人得了唇疱疹。
唇疱疹虽然常见,但规范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毒。有研究发现,HSV-1感染可能和阿尔茨海默病这类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有点关系,但具体机制还没研究清楚,所以更要重视。建议得过唇疱疹的人建个健康档案,定期去医院复查。
最后提醒:文中提到的抗病毒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自己乱用药可能没用还会让病毒“耐药”;调节免疫力的方法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别随便补营养素。平时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免疫力强了,病毒就不容易“作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