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波士顿大学的人工智能工具旨在加强全球疫情暴发监测——这一传统上由联邦机构承担的职能,却在特朗普第二届政府期间因机构解散或经费削减而出现空缺。
这个名为生物威胁出现、分析与通讯网络(BEACON)的项目历时一年多开发,于2025年4月正式上线。此时正值特朗普政府对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裁员削预算,几乎解散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并切断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系的关键时期。
BEACON系统结合人工智能与专家网络,监测美国及海外新发疾病。项目创始人娜希德·巴德尔博士表示,该系统会向公共卫生官员及公众发出潜在威胁预警,以便及时应对。这位曾参与拜登政府新冠应对工作的传染病专家强调:"我们的核心目标是缩短疾病报告到响应的时间间隔,建立一个潜在预警系统。"
上线前三个月,BEACON已发布420起疫情预警,绘制出134种影响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病原体地图。其用户覆盖162个国家,包括从个体用户到各级卫生部门,甚至WHO和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巴德尔博士表示:"最令我们意外的是系统已获得公众信任。"她同时担任波士顿大学新兴传染病中心主管。
该工具以社交媒体滚动形式提供更新:近期包含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疫情、意大利西尼罗河病毒死亡人数、泰国猴痘病例增加,以及将墨西哥常见疾病查加斯病列为美国南部地方性疾病的提案。该病由被称为"接吻虫"的昆虫传播,可引发严重心胃肠疾病。
尽管存在其他采用大语言模型的疫情监测系统,但BEACON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完全开放免费,并面向大众而非专业医疗人员。这与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提及的"生物威胁雷达探测系统"形成对比。该政府项目申请5200万美元预算,计划通过AI算法分析人群数据实现公共卫生预警自动化。
BEACON获得政府机构与私人基金会共计300万美元资助,合作方包括波士顿大学的哈里里计算与工程科学研究所及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疾病预警网站HealthMap。肯尼迪称联邦新系统将"恢复CDC对传染病的关注",但因高层大量离职及科学决策争议,公共卫生界普遍持怀疑态度。
巴德尔博士指出,特朗普政府退出WHO及解散USAID等举措,已严重削弱新发威胁监测能力。"公共卫生正在遭受实质攻击,当前环境正在为美国人口建立脆弱性漏洞。"她强调。
系统数据采集采用AI网络爬虫技术,约占信息来源的一半。其余数据由覆盖六大洲12国的传染病专家网络提供验证,公众提交的案例经医学专业人士审核后才会发布。目前仅提供英文版本,计划在明年年初推出七种语言翻译。
虽然BEACON会整合CDC提供的麻疹及沙门氏菌数据,但不复制该机构传统上进行的疫情溯源调查。作为填补公共卫生空缺的替代项目,类似明尼苏达大学疫苗诚信项目、布朗大学流行病中心等学术机构正在成为政府职能的补充力量。前USAID全球卫生主管阿图尔·盖文德(Atul Gawande)博士指出:"独立学术机构虽非完美替代,但这就是我们当前的现实。"
布朗大学流行病中心主任詹妮弗·努佐(Jennifer Nuzzo)担忧公众可能误判此类项目可替代CDC职能:"公共卫生防护本质上是政府责任,放弃准备就等于放弃自我防御。"她强调这不仅关乎疫情预防,更是对抗生物攻击的重要防线。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