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藤田健康大学医学院和名古屋大学医学院联合团队在《科学报告》发表的研究显示,膀胱癌根治性手术后的胃肠并发症与患者脆弱性及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尽管短期抗生素预防使远端回肠菌群受到抑制,但残留腹腔细菌或真菌的存在与胃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相关。
研究团队对146例未进行肠道准备且接受短期抗生素预防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iRARC)患者进行了粪便和腹水样本分析。结果显示,腹水培养阳性患者发生术后肠梗阻或感染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6倍以上。值得关注的是,所有腹腔感染病例均出现在同时存在回肠粪便和腹水菌群阳性的患者中,提示残留微生物是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驱动因素。
脆弱性评估采用Geriatric-8量表,结果显示脆弱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3%)显著高于非脆弱患者(12%)。脆弱患者体内表现出独特的微生物特征,包括肠球菌和肠杆菌的显著富集,其中检测到非脆弱患者未出现的耐碳青霉烯类菌株。
研究通讯作者禅奈副教授指出:"单纯改进手术技术不足以预防胃肠并发症,脆弱性和肠道菌群共同构成同等重要的风险因素。"研究建议临床应根据脆弱患者特点调整围手术期抗生素方案,同时考虑纳入虚弱评估和预康复计划(如运动和营养支持),以及益生菌等菌群调节干预措施。
该单中心研究首次直接证实脆弱相关肠道菌群失调与膀胱癌手术不良预后的关联,研究团队呼吁开展多中心研究验证结果并评估针对性干预措施。未来可能将菌群管理纳入围手术期标准护理,通过综合脆弱评估和肠道环境优化改善脆弱患者预后。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