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阿尔茨海默病国际组织数据,2020年全球有超过5500万人患有痴呆症,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跃升至7800万。尽管痴呆症的确切成因尚不明确,但先前研究表明存在多种可增加不同类型痴呆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因素。
部分风险因素如年龄和遗传基因无法改变,而其他可调节风险因素包括吸烟、久坐生活方式、高超加工食品饮食、慢性睡眠剥夺以及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心血管问题。最新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期刊》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了高胆固醇与痴呆风险的关联。
研究人员发现,携带天然导致低胆固醇的基因变体人群痴呆风险显著降低。对于未携带此类基因变体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或依折麦布等降胆固醇药物可能产生同等效果。
本研究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哥本哈根普通人群研究、哥本哈根城市心脏研究、芬恩基因研究及全球脂质遗传学联盟的超过百万人健康数据。科学家重点关注六个与低胆固醇相关的基因变体:HMGCR、NPC1L1、PCSK9、ANGPTL4、LPL和CETP。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该研究首席作者利夫·蒂比耶格·诺德斯特加德博士向《今日医学新闻》解释:"这些基因变体位于最常用降胆固醇药物关键蛋白靶点的编码基因内。HMGCR基因编码他汀类药物作用靶点HMG-CoA还原酶,NPC1L1编码依折麦布作用靶点蛋白,PCSK9则编码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的作用靶点。ANGPTL4、LPL和CETP目前尚无获批药物,但相关研发正在进行中。"
研究人员采用孟德尔随机化科学遗传分析技术,探究基因变体或降胆固醇药物对痴呆风险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将血液胆固醇浓度仅降低1毫摩尔/升,特定药物靶点的痴呆风险即可降低高达80%。
诺德斯特加德强调:"这项发现的关键意义在于,由于基因伴随我们终身,这表明若能在生命早期开始预防,可能阻止大部分痴呆病例。痴呆症治疗选择极其有限,现有疗法仅能延缓进展而无法治愈,因此预防才是减少患病人数的最大突破口。"
马库斯神经科学研究所(巴普蒂斯特南佛罗里达医疗系统旗下)神经学主任彼得·格利布斯博士评价该研究时指出:"这项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证明通过特定药物靶点降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降低全因痴呆风险。这具有重大意义——提示生命早期管理胆固醇水平可能为大脑健康带来长期益处,强化了控制心血管风险因素对认知健康的重要性。"
格利布斯补充道:"痴呆症影响全球数百万人,造成严重个人、社会及经济负担。尽管多年研究,有效治疗和预防策略依然稀缺。识别胆固醇水平等可调节风险因素为降低痴呆症发病率带来希望,探索新预防方法有助于延缓或避免痴呆发作,提升生活质量并减轻医疗系统负担。"
橙县海岸医疗中心纪念医疗心脏与血管研究所认证心脏病专家余明·倪博士则提出不同见解:"胆固醇与痴呆的关联可能并非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多重机制实现。高胆固醇患者更易形成胆固醇斑块,而大脑中的斑块会损害血流——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记忆问题加剧。"
余明·倪博士进一步说明:"长期以来,高胆固醇被视为包括中风在内的主要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而中风确实影响认知功能。但降低胆固醇是否能持续减少痴呆风险尚不明确,也可能仅是低胆固醇水平与低痴呆率存在关联。我认为影响认知的因素远不止胆固醇,未来研究需更精准区分痴呆症的不同病因及亚型,这将极大推动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开发。"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