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表明,老年人每周仅步行4000步一次,仍能将早逝风险降低四分之一。
保持身体活动已知可带来广泛的健康益处。但许多60岁、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因各种原因难以维持以往的步数目标。此前尚不清楚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需要达到多少活动量才能获得健康收益。
哈佛大学领导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答案。这项大型前瞻性研究不仅考察了老年人每日步数,还分析了他们在一周内达成步数目标的频率。
研究人员发现,相较于一周内任何一天均未达到该水平,每周一至两天实现每日4000步目标与显著降低的死亡风险及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相关。该发现已发表于《英国运动医学杂志》。
本研究追踪了13547名62岁以上美国女性,平均年龄72岁。她们在2011年至2015年间连续七天佩戴活动追踪器,并接受超过十年的随访。研究开始时,所有参与者均无心脏病或癌症病史。
在截至2024年底的监测期内,1765名女性死亡,781人罹患心脏病。
与一周内任何一天均未达标相比,每周一至两天达成每日至少4000步,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6%、心脏病死亡风险降低27%相关。
对于每周至少三天达成该步数目标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幅度增至40%,但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仍保持27%的降幅。
研究人员指出,关键在于人们行走的总量,而非达成特定步数目标的天数,这对降低早逝风险最为重要。他们补充道:"没有'最佳'的步数实现方式,核心在于累积足够步数。"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每日运动模式如何,更高步数总量均与更佳健康结局相关"。
女性参与者日均步数为5615步。本研究属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得出明确的因果结论。研究也存在若干局限性,特别是仅通过一周时间评估身体活动,且研究对象仅为女性。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写道:"本研究……表明达成每日步数阈值的频率并非关键(即使每周仅一至两天达到每日4000步以上也与较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在老年群体中,步数总量比达成阈值的频率更重要。"
他们补充道:"这些发现的重要转化意义在于,由于步数总量是反向关联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不存在'更优'或'最佳'的步数实现模式;个体可采用任何偏好模式(例如'匀速稳步'与'集中突击'模式)来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少对老年女性如此。"
他们总结道:"这些发现为将步数指标纳入下一版身体活动指南提供了额外证据,且'集中突击'步数模式是改善健康的可行选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