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宁乡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12月7日晚上7点,民警接到报警。报警人称其邻居徐某独居,往常都会互相打招呼,但近3日不见徐某且电话不通。民警发现徐某家后门未反锁,进入屋内看到徐某躺在地上,脸色苍白、无法动弹,原来是突发脑溢血。经民警急救并送医后,徐某已脱离生命危险。
这件事看似偶然,实则反映出一些重要的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身边人的健康异常,像这样几天不见他人出门的情况可能很容易被忽视。这就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敏锐地发现身边人的健康异常?如果发现了异常,像民警那样采取基本急救措施是怎样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这类突发的严重疾病呢?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健康话题。
一、如何发现身边人的健康异常
- 留意日常习惯改变
- 作息时间:如果一个平时早睡早起的人突然开始熬夜或者白天长时间昏睡,这可能是身体出现问题的信号。例如,可能是身体疲劳过度,或者是某些疾病影响了睡眠调节机制。
- 饮食方面:要是平时食量正常的人突然食欲大增或者大减,也需要引起注意。比如,食欲大增可能是某些内分泌疾病的表现,像甲状腺功能亢进,身体代谢加快导致容易饥饿;而食欲大减可能是肠胃不适或者情绪问题影响。
- 社交活动:这也是一个观察点。如果一个很外向、喜欢社交的人突然变得孤僻,不愿出门或者与他人交往,这可能是心理或者身体上有了状况。也许是患上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也可能是身体疾病带来的不适让他不想活动。
- 观察身体外观变化
- 面色:这是很直观的。正常的面色应该是红润有光泽,如果突然变得苍白,可能是贫血或者是身体有内出血的情况;如果面色发黄,可能是肝脏方面有问题,例如肝炎等疾病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导致面色发黄。
- 体态:也能反映健康状况。比如,平时走路姿势正常的人突然变得弯腰驼背或者走路不稳,可能是骨骼、肌肉或者神经系统出了问题。像是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影响走路姿势,脑部血管疾病影响神经功能也会导致走路不稳。
二、发现异常时的急救措施
- 针对失去意识的情况
- 首先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在急救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例如将患者周围的尖锐物品移开。
- 然后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如果呼吸、脉搏微弱或者消失,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 进行胸外按压时,双手交叠,掌根用力,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大概是每分钟100 - 120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 进行人工呼吸时,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持续约1秒,看到患者胸廓起伏即可,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
- 针对有明显外伤出血的情况
- 要尽快止血。如果是小伤口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毛巾直接按压在伤口上,持续按压直到出血停止。
- 要是伤口较大、出血较多,可以使用止血带。但要注意,止血带不能直接绑在皮肤上,要先垫上毛巾等柔软的物品,并且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1小时左右要松开1 - 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三、预防突发严重疾病的健康生活方式
- 饮食方面
- 多吃蔬菜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例如,芹菜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有助于调节血压。可以将芹菜凉拌,做法是把芹菜洗净切段,焯水后加入蒜末、醋、盐等调料拌匀,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有助于控制血压,从而降低脑溢血的风险。
- 控制盐分摄入,过量的盐会使血压升高。每天的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6克以下,可以减少腌制食品的食用,像咸菜、咸鱼等。
-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豆类等。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益。清蒸鱼就是很好的选择,将鱼洗净,加入葱姜蒜等调料,上锅蒸熟,既美味又健康,适合大多数人食用,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
- 运动锻炼
- 适度的有氧运动,像散步、慢跑等。散步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以上,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比如活动关节、快走几分钟等。这样可以避免在运动过程中突然用力导致血压急剧上升等危险情况。
- 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感觉呼吸困难、心跳过快或者头晕,应该立即停止运动。
- 情绪管理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激动、愤怒或者焦虑。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舒缓情绪。例如,每天听一些舒缓的古典音乐,像莫扎特的《小夜曲》,能够放松身心,减少因情绪波动引起的血压波动,降低脑溢血的发病几率。
四、独居者的自我健康管理
- 建立健康监测机制
- 定期测量血压、血糖等基本生理指标。可以购买家用的血压计、血糖仪,每周测量1 - 2次,并记录下来。如果发现指标异常,要及时就医。
- 关注身体的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慌等。如果这些症状频繁出现或者加重,不要忽视,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 保持与外界的联系
- 告知邻居或者朋友自己的基本健康状况和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这样在自己出现突发情况时,他人可以及时联系救援人员。
-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佩戴智能手环或者智能手表,这些设备可以监测心率、运动状态等,有的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发送求救信号。
- 做好应急准备
- 在家中准备一个急救包,里面包含常用的药品,如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紧急处理)、创可贴、消毒棉球等。
- 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前面提到的心肺复苏、止血等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或者等待救援。
总之,关注身边人的健康以及自身的健康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健康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预防疾病,应对突发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