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个“沉默杀手”,在我国慢性乙肝感染基数大,很多患者都面临着肝硬化和肝癌的高风险。不过别慌,早诊早治就是降低肝癌发生率的核心策略。虽然乙肝可防可治,但公众认知却存在不少误区。今天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乙肝的防治那些事儿。
你知道乙肝是怎么传播的吗?该如何预防?
- 传播途径大揭秘: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像共用剃须刀、注射器等,容易造成血液传播;与传染性强的乙肝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也会感染;母婴传播占比30%-50%。但要注意,共用餐具不会传播乙肝哦,别再冤枉“干饭搭子”啦。
- 疫苗接种是关键: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唯一有效手段。如果出生时没接种,或者抗体阴性,就要及时补种;抗体弱阳性(<10mIU/ml)的话,需要加强免疫。建议大家按照疫苗接种流程来,并且定期进行抗体检测。
- 高危人群要防护: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防护。比如,别和别人共用剃须刀、注射器等;性伴侣没有抗体的话,要用安全套,还得赶紧去接种疫苗;乙肝患者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
早诊早治,乙肝规范诊疗该怎么做?
- 诊断方法很重要:通过乙肝五项检测能区分“大三阳”“小三阳”,再结合HBV DNA定量,就能确定病毒活跃程度。高灵敏度检测更厉害,能早期发现隐匿感染,缩短诊断窗口期。
- 治疗指征要明确:根据2022版指南,有肝硬化家族史、年龄>30岁、肝纤维化等情况,就要考虑抗病毒治疗了。现在推行“全治”策略,就是为了扩大治疗覆盖。
- 最新治疗进展多:“珠峰”项目让超30%患者实现临床治愈,“绿洲”项目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能降低肝癌风险85%。治疗目标就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癌发生,部分患者还能追求临床治愈呢。
乙肝患者如何自我管理和长期健康管理?
- 治疗配合不能忘: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抗病毒药物得长期服用。还要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影像学检查。如果出现乏力、肾功能异常等药物副作用,要及时和医生沟通。
- 生活方式要调整:生活方式对乙肝患者很重要。要禁酒,别熬夜,低脂饮食,少吃油腻辛辣食物。多吃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用药也要谨慎,部分抗生素、中草药可能会伤肝。
- 心理调适与并发症防控:保持积极心态很关键,可以通过散步、瑜伽等运动缓解焦虑。还要留意肝硬化并发症的信号,比如腹胀、黄疸,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乙肝防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从筛查、治疗到管理全链条发力。大家要主动检测,患者要规范治疗,坚持健康管理。社会也要消除对乙肝患者的歧视,一起行动起来。相信通过早诊早治和科学防控,一定能降低肝硬化、肝癌风险,实现长期健康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