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西太原和河北石家庄在雷暴天气后,均出现“雷暴哮喘”群体性健康事件。2025年9月8日,太原山西白求恩医院急诊科几小时内接诊400余名患者,石家庄多家医院也有哮喘患者激增。患者症状以剧烈咳嗽、呼吸困难为主,儿童、孕妇及中青年居多。专家指出,雷暴使花粉颗粒释放过敏原,突破呼吸道屏障致哮喘发作。
雷暴哮喘是如何“盯上”你的?
雷暴哮喘的发生与花粉过敏原的特殊变化密切相关。雷电产生的强电场与气流扰动,会让空气中花粉颗粒吸湿膨胀,体积变为原来的1000倍,最终破裂成纳米级微粒(直径<5微米)。这些微粒能穿透鼻咽部屏障,进入下呼吸道引发炎症。而且雷暴后1小时内,空气中过敏原浓度可达平时的10 - 100倍,远超人体耐受阈值。 过敏性鼻炎患者和未诊断哮喘患者是高风险人群。过敏性鼻炎患者占雷暴哮喘病例超60%,其鼻腔黏膜已有过敏反应,接触高浓度过敏原易引发气道高反应性。未诊断哮喘患者首次暴露于极端过敏原浓度下,会导致气道平滑肌痉挛、黏液分泌亢进,诱发急性发作。秋季花粉季叠加雷暴天气是典型诱因,太原和石家庄的事件就发生在夏秋之交,此时蒿草、豚草等致敏花粉浓度高。气象部门的花粉过敏指数与雷暴预警需同步关注,双重风险叠加时危险性显著上升。
哪些人容易中招?症状咋识别?
核心高危群体有三类。过敏性鼻炎患者占雷暴哮喘病例60%以上,鼻腔黏膜过敏易蔓延至下呼吸道。未诊断哮喘人群中,约50%患者首次发作就是雷暴哮喘,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儿童、孕妇及老年人也需注意,儿童气道狭窄且免疫调节能力弱,孕妇由于生理变化风险增加,老年人常合并COPD或心血管疾病,易发展为重症。 雷暴哮喘症状分不同等级。轻度表现为阵发性干咳、胸闷、活动后气短;中重度有持续性喘息、端坐呼吸、口唇发绀、语句中断,需立即就医;呼吸频率>30次/分、脉搏血氧饱和度<90%、意识模糊则是死亡风险标志。孕妇哮喘发作可能致胎儿缺氧,优先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而非口服药物;儿童急救避免用成人气雾剂,要用剂量可控的儿童专用装置。
雷暴哮喘来袭,如何应对?
雷暴哮喘发作时,有黄金急救流程。5分钟内要脱离过敏原环境,关闭门窗,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0分钟内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或联合吸入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用药请遵医嘱。30分钟无缓解就呼叫急救,途中保持坐位前倾姿势,避免平躺加重呼吸困难。 环境控制也很重要。雷暴前后2小时保持门窗关闭,使用HEPA滤网空气净化器(需覆盖房间体积的3倍换气量)。雷雨后延迟通风1 - 2小时,待空气悬浮颗粒沉降。长期管理方面,花粉过敏人群要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花粉种类。季节前2周开始用鼻腔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预防鼻部过敏反应。同时关注气象部门“花粉 - 雷暴”复合预警,提前24小时启动防护预案。 雷暴哮喘危害大,过敏体质者需构建“环境监测 - 药物储备 - 急救技能”防护体系,降低健康危机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