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多方合力!快让孩子远离仿烟棒棒糖危害!

作者:张熙
2025-09-12 11:30:01阅读时长3分钟1164字
多方合力!快让孩子远离仿烟棒棒糖危害!
儿科保健仿烟棒棒糖儿童健康吸烟模仿安全风险未成年人保护电商治理家庭教育校园教育法律监管烟草诱惑健康环境行为干预产品分析课商业诱导健康隐患

内容摘要

仿烟棒棒糖在小学生中引发健康隐患,设计缺陷导致行为模仿和直接安全风险。家庭学校及电商平台需多方合力治理,保护孩子远离烟草诱惑。

近期,一款外形高度模仿香烟的棒棒糖在小学生群体中引发诸多问题。2025年9月,多地学校周边小超市及电商平台出现这种糖体呈烟支造型、配有“过滤嘴”和模拟燃烧端的棒棒糖,售价1元/盒(2根)。部分儿童购买后模仿吸烟动作,甚至尝试点燃糖棒,健康隐患凸显。尽管监管部门要求停产,但电商平台仍热销。接下来,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款仿烟棒棒糖。

危险!仿烟棒棒糖竟藏这么多健康风险

仿烟棒棒糖的设计缺陷存在双重危害。从行为模仿诱因来看,糖棒烟支造型与吸烟动作高度相似,儿童会通过视觉和动作模仿,形成“吸烟=愉悦体验”的认知关联,从而弱化对吸烟危害的警惕性。其心理暗示效应也不容小觑,长期接触可能使儿童将吸烟与社交、成熟等正面标签绑定,增加未来主动尝试烟草的可能性。2025年医学研究显示,青少年吸烟初体验年龄每提前1年,成年后烟瘾持续率上升15%-20%。

它还存在直接安全风险。物理伤害方面,儿童可能误吞“过滤嘴”塑料部件,或因模仿点燃导致灼伤。毒理风险上,部分劣质糖棒添加剂超标,存在重金属或防腐剂摄入隐患。从健康长期影响来看,烟草使用与心血管疾病、肺癌等成年期高发疾病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儿童期接触烟雾或模仿行为会增加成年后患病概率。

仿烟棒棒糖监管为何漏洞百出?

生产端监管缺失严重。石家庄藁城区小型糖果企业多为作坊式生产,未达到《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卫生和工艺标准,部分企业无营业执照。产品包装标注“不燃健康只品甜味”等标语,试图规避《烟草专卖法》中禁止“非烟草制品外观模仿烟草”的条款,形成法律解释真空。

销售端也处于失控现状。校园周边小超市利用儿童消费能力弱、辨别力不足的特点低价营销,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关于“不得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规定。电商平台通过“趣味零食”“整蛊道具”等标签规避审核,算法推荐加剧未成年人接触风险。在法律适用上也存在难题,当前《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需结合“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解释,但缺乏具体罚则,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尚未出台针对仿烟食品的专项标准,地方执法存在尺度差异。

多方合力!让孩子远离仿烟棒棒糖

家庭与学校要采取干预策略。家庭教育方面,家长需定期检查孩子随身物品,发现仿烟糖果立即没收并讲解危害,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吸烟后果增强孩子认知。校园教育上,学校可引入“产品分析课”,拆解仿烟糖的营销话术,如“是糖不是烟”,训练学生识别商业诱导,建立“拒绝模仿危险行为”的行为准则。

电商平台也要做好治理。建立关键词屏蔽机制,将“烟型糖”“烟支造型”等词列入禁售目录,并对现有商品做下架处理。对商家实施资质审查,要求提供产品设计合规性证明,违规者列入黑名单。

政府监管需强化。立法上,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细则中明确禁止“烟草形态食品”生产,设定罚则,如罚款销售额3倍、吊销执照。联合执法方面,市场监管、教育、公安部门建立校园周边200米“安全监管区”,对违规销售行为实施突击检查,没收产品并公示典型案例。国家卫健委联合食品协会出台《儿童食品造型设计规范》,禁止食品模仿危险品或违禁品形态。

仿烟棒棒糖危害大,多方协同治理,为孩子构建远离烟草诱惑的健康环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31岁男子把可乐当水喝患痛风,糖分摄入该咋控制?
雷暴哮喘咋来的,哪些人易中招?
谷爱凌10小时康复理疗,普通人损伤修复能借鉴啥?
4岁男孩乳牙龋齿酿大祸,家长常踩的‘坑’危害有多大?
男星不当刮痧高烧入院!刮痧危害与安全攻略揭秘
8岁男孩夜间咳嗽呕吐究竟咋回事?家长必看!
雷暴哮喘危害大,公众需做好这些事降低发病风险!
情绪崩溃竟致程序员脑梗!情绪咋引爆中风?
守护孩子远离“毒”玩具,消费者监管部门都要行动!
喝鲜奶想安全,这些攻略要记牢!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