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有些朋友会发现旁边的牙齿突然变得酸痛、松动,甚至疼起来——这种“连带反应”不是意外,背后藏着明确的原因。搞清楚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应对,对术后恢复特别重要。
邻牙出现问题的三个常见原因
1. 拔牙时器械碰到了旁边牙
拔复杂牙(比如智齿)时,医生用器械撬、拔的过程中,可能不小心碰到旁边的牙齿,伤到连接牙齿和牙槽骨的“牙周膜”——它就像牙齿的“缓冲垫”,负责缓冲咀嚼的力量。牙周膜被撞后会发炎,表现为咬东西时酸敏感,就像关节扭伤后,稍微动一下就疼。
2. 旁边牙本来就有“隐藏毛病”
如果旁边的牙齿早就有没发现的问题(比如深蛀牙、牙齿隐裂或慢性牙髓炎),拔牙的震动会把这些“小隐患”引出来。术后1-2天可能突然出现冷热敏感、自己疼起来,就像本来有裂缝的墙,被撞了一下突然裂开。
3. 伤口感染扩散到旁边牙
术后如果没护理好,伤口感染了,细菌可能沿着牙槽骨之间的间隙跑到旁边牙齿那里,引起急性牙周炎。表现为牙根附近肿起来、牙龈流脓、牙齿松动——感染进展的快慢,和身体的抵抗力有关,抵抗力弱的人可能发展得更快。
拔牙后,旁边牙出问题该怎么办?
先做这3件事(术后72小时内)
- 冰敷消肿:术后24小时内用冰袋或冰毛巾敷脸颊(裹层布,别冻到皮肤),每次15分钟,歇1小时,能减轻肿和疼;
- 漱口抑菌:用0.12%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每天3次,每次30秒——不用咽下去,含着漱就行,帮着抑制口腔细菌;
- 吃软温食物:48小时内吃粥、鸡蛋羹、软面条这类流质或半流质,别吃硬的、烫的,温度控制在不凉不热(20-40℃),避免碰到伤口。
这些情况一定要马上找医生
如果出现下面任何一种情况,48小时内必须去看牙医:
- 疼得一直不好,还往太阳穴或下巴角串着疼;
- 咬东西时能清楚感觉到是旁边某颗牙在疼;
- 牙龈肿得软软的像有脓,或者已经开始流脓;
- 牙齿松动得比平时明显(比如用手指碰,晃得更厉害)。
拍片能帮医生看得更清楚
医生可能会让你拍根尖片(小牙片)或者CBCT(锥形束CT),这些检查能清楚看到:
- 旁边牙齿的牙根有没有断;
- 牙周膜的间隙有没有变宽(提示炎症或损伤);
- 牙槽骨有没有裂开或吸收。
研究显示,结合临床检查和拍片,诊断准确率能到92%,比只靠医生用眼睛看准37%。
怎样避免拔牙后旁边牙出问题?
术前选对医生和方法
找有显微操作经验的牙医——他们操作更精细;术前用三维影像(比如CBCT)仔细看牙根和旁边牙齿的位置关系,避免拔牙时碰到旁边牙。如果用超声骨刀这种微创工具,邻牙损伤的概率能降到2.3%(比普通工具低很多)。
术后严格按医嘱护理
- 术后2小时内别吃东西;
- 24小时内别刷牙、别用力漱口(避免把伤口的血凝块冲掉);
- 睡觉或休息时把头部垫高15-30度(比如多垫个枕头),减少肿胀;
- 别用舌头舔伤口,也别用手摸。
按这些做,邻牙出问题的风险能降60%以上。
牙齿健康是一个整体,拔牙不是“拔一颗了事”,旁边的牙齿也可能受影响。只要搞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连带反应、学会紧急处理、出现问题及时找医生,就能有效保护口腔健康。如果拔牙后旁边牙齿一直不舒服,千万别硬扛,赶紧去做全面的专业检查——早干预早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