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其实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当扁桃体被细菌或病毒侵犯时,局部免疫细胞会释放信号物质,让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把“正常体温”的标准调高,体温就跟着升上去了。这种反应能增强免疫细胞活力、抑制病菌繁殖,但如果体温持续超过39℃,就得及时处理,避免热性惊厥等并发症。
科学降温要分步来
- 调环境: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50%-60%,别让冷风直接吹身体——冷风会让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散热。
- 物理擦敷:用32-34℃的温水打湿毛巾敷额头,每15分钟换一次;成年人可以用稀释到40%以下的酒精擦脖子、腋窝这些大血管多的部位,但小朋友绝对不能用酒精。
- 退烧药怎么用:体温超过38.5℃时,要听医生建议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这类退烧药。
- 补液体:少量多次喝含有电解质的饮品,保持尿量正常(大概每公斤体重每小时0.5-1毫升)。
抗感染得找准“源头”
抗感染不能乱用药,得先查清楚病原:
- 如果是细菌感染(比如咽拭子培养或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医生通常会先开青霉素类口服药,要吃够10天——疗程不够容易反复;对青霉素过敏的,可以选头孢或克林霉素。
- 如果是病毒感染,主要靠对症照顾,必要时用干扰素雾化帮着抗病毒。
治疗期间要注意身体变化,比如有没有拉肚子(警惕抗生素引起的),还要关注肝肾情况。
营养支持帮身体“加油”
生病时营养得跟上,才能帮免疫细胞“打胜仗”:
- 喝够水:每天喝的液体量至少是每公斤体重30毫升,优先选含钠、钾的电解质水(比如运动饮料,但要选少糖的)。
- 补蛋白:每天每公斤体重吃1.2-1.5克蛋白质,选鸡蛋清、鱼肉这些软嫩好吞咽的。
- 添维生素:每天吃200克深色蔬果(比如西兰花、蓝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A这类能帮着抗感染的营养。
- 避开“雷区”:别吃油炸食品、含糖饮料,这些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影响恢复。
这些情况必须立刻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别犹豫,马上找医生:
- 发烧超过72小时没退,或体温超过40℃;
- 咽不下去东西,连水都喝不上;
- 颈部淋巴结一天内变大超过2厘米;
- 出现意识模糊、持续抽搐(哪怕就一次);
- 呼吸变快(超过25次/分),还伴有脖子前面凹进去(胸骨上窝凹陷)。
预防复发的三个办法
- 基础防护:每天用0.12%的氯己定含漱液漱口,保持口腔菌群平衡,减少病菌滋生。
- 打疫苗:接种1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能降低链球菌感染的风险——这类细菌是扁桃体炎的常见“凶手”。
- 专科管理:如果是慢性扁桃体炎老复发,可以找医生做局部灌洗治疗(每周2次,连做6周),帮着清理扁桃体里的病菌。
扁桃体感染引起的发热是身体的正常防御反应,不用过度恐慌,但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合理降温、针对性抗感染、补充营养,同时留意危险信号,做好预防。只要照顾得当,身体很快能恢复;如果出现严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耽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