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会因为类型不同有很大区别。医生确诊时,会结合症状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再加上鼻内镜检查的结果来综合判断——比如过敏性鼻炎常突然打很多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子痒;慢性单纯性鼻炎主要是一直鼻塞。
保守治疗通常用“阶梯式”方法,从基础到针对性治疗。鼻腔冲洗是基础,每天用等渗生理盐水冲两边鼻子,能把分泌物和过敏原冲掉。糖皮质激素鼻喷剂要连续用至少两周才会有效果,坚持用3个月的话,大概82%的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能明显减轻。抗组胺药适合控制急性症状,像新一代的氯雷他定,起效快,也不容易犯困。
要特别小心药物性鼻炎——这是长期滥用血管收缩类滴鼻药导致的,鼻子黏膜的代偿功能会出问题。最近研究发现,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减轻黏膜水肿,治疗时间平均缩短4周。中医治疗要去正规医院,针灸得找有资质的医生做。
手术不是随便做的,得符合这些情况:比如鼻中隔偏曲超过1厘米,导致一直单侧鼻塞;或者下鼻甲肥大,用药没用,拍片子显示鼻道全堵了;还有双侧长了很多鼻息肉,导致嗅觉明显下降的,能做内镜下鼻窦手术改善通气。现在微创技术让手术风险小了很多,比如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比传统手术少出血70%。欧洲2022年的数据显示,过敏性鼻炎患者术前用生物制剂准备,手术成功率能到92%。
术后管理有四个核心要点:坚持用鼻喷激素6个月抑制炎症;定期做鼻内镜清理防止粘连;避开环境里的过敏原;做呼吸训练增强通气能力。术后早期要注意防护,比如擤鼻涕用“单侧擤鼻法”,别让鼻腔压力突然变化。现在有智能设备帮着管理,比如鼻通气量监测仪能记24小时的通气情况,环境监测模块还能追踪温湿度这些诱发因素。建议患者写症状日记,记每天鼻塞多严重、用药后的反应、什么情况会诱发鼻炎,复诊时医生能更清楚情况。
最后要提醒的是,任何治疗调整都得找专科医生评估。如果是得鼻炎超过一年的慢性患者,每3个月要做次鼻内镜复查,看看黏膜恢复得怎么样。临床上规范用阶梯治疗的话,85%以上的患者不用手术;符合手术条件的,做完系统治疗复发率也能控制在5%以下。
所有治疗都得跟着专科医生的评估来调整。对于病程超过一年的慢性鼻炎患者,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鼻内镜复查,动态看看黏膜的恢复情况。总的来说,规范的阶梯治疗能让85%以上的患者避免手术;而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复发率能控制在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