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老出血,不是小问题,可能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健康了。很多成年人都流过鼻血,有些人还会反复犯。想知道为什么会流鼻血,得先看看鼻子本身的问题,再想想全身的健康状况。
鼻窦炎:沉默的“血管杀手”
鼻窦炎会悄悄伤害鼻腔里的血管,原因有好几个——炎症会让鼻黏膜的血管变“脆弱”,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腔里还会多长出很多容易破的毛细血管;鼻窦分泌物里的酶会慢慢削弱血管壁的强度,让血管更脆。更要注意的是,擤鼻子的动作会给已经受损的鼻黏膜“雪上加霜”。如果鼻窦炎还合并鼻息肉,流鼻血的概率会比单纯鼻窦炎更高。
超越鼻腔的7大危险因素
除了鼻子局部的问题,还有7个全身因素也会引发鼻出血:
- 鼻子结构异常:鼻子中间的鼻中隔前下方有个“易出血区”,血管特别密集。如果鼻中隔长得歪或者有突起,这里的血流会不稳定,很容易破。
- 凝血功能差:如果血小板数量少,或者有遗传性的凝血障碍,身体止血能力变弱,就会老流鼻血。
- 血压波动大:血压越高,流鼻血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早上血压容易升高,这时候特别容易犯。
- 环境刺激:空气湿度变化大(比如太干或突然变湿)会刺激鼻黏膜,换季的时候,医院里看鼻出血的人会明显增多。
- 药物影响:有些抗凝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不同药物的风险程度不同。如果正在吃这类药,不要自行调整,一定要咨询医生。
- 肿瘤警示:如果单侧鼻子持续出血,要警惕是不是鼻腔里长了肿瘤之类的占位性病变,某些高危人群(比如长期吸烟、有家族病史的人)更要重视筛查。
- 遗传因素:有些遗传性的血管发育异常综合征,会表现为反复鼻出血,而且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比如家里多人都有类似情况)。
日常防护这样做
想减少鼻出血的发作,平时可以做好这几点:
- 调节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太干燥时可以用加湿器,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或暖气房里。
- 护理鼻腔:规律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比如每天1-2次),保持鼻黏膜湿润;选温和的鼻腔保湿霜或喷雾,不要用刺激性强的产品。
- 控制血压:有高血压的人要定期监测血压,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生活方式(比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 补充营养:适量补充维生素C(比如多吃橙子、猕猴桃等新鲜水果)和维生素K(比如菠菜、西兰花等绿叶蔬菜),具体补充量要咨询医生。
- 正确止血:流鼻血时不要抬头(会让血往喉咙里流),也不要用纸巾塞鼻孔(可能损伤黏膜)。正确的做法是:身体前倾,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让伤口形成血凝块。
这些情况一定要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说明问题可能不简单,要及时去医院:
- 6个月内多次出现需要压迫才能止住的鼻出血;
- 出血量很大,还伴随头晕、乏力、心慌等全身症状;
- 小朋友流鼻血有异常表现(比如频繁发作、出血量多、伴随发烧);
- 老年人单侧鼻子持续出血;
- 反复鼻出血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比如没法工作、睡觉、担心出门会流)。
现在医学有分层诊疗的方法,比如通过鼻内镜检查鼻腔内部(看有没有息肉、肿瘤或血管破裂)、抽血查凝血功能(看血小板、凝血因子有没有问题)、拍CT或核磁看鼻窦和颅脑情况(排除深层病变)。对于反复鼻出血的患者,医生会做系统性的病因筛查,必要时会联合耳鼻喉科、血液科、心内科等多个科室一起治疗——比如如果是高血压引起的,会让心内科医生调整血压;如果是凝血异常,会转血液科治疗。
总的来说,反复鼻出血可能是鼻腔局部问题(比如鼻窦炎、鼻中隔偏曲),也可能是全身健康的“报警信号”(比如凝血异常、高血压、药物影响)。日常做好防护能减少发作,但如果出现危险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彻底解决反复流鼻血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