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发作时,不少人会出现耳朵和同侧牙齿一起疼的情况,这背后其实有典型的神经传导原因。临床数据显示,约35%-40%的患者会有这种同侧牙齿的牵涉痛,和面部感觉神经的交叉传导有关——疼痛信号在三叉神经和耳部神经纤维的交汇处“串线”,让大脑误以为牙齿也在疼。
为啥会得外耳道炎?主要和这3个原因有关
- 细菌/真菌找上门——皮肤屏障破了
 游泳、洗澡时的脏水进耳朵,或者掏耳朵太用力弄破了耳道皮肤,都会破坏耳道的保护屏障。研究发现,夏天发病率高,就是因为耳道潮湿容易让细菌、真菌繁殖,常见的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这些平时不闹事但趁虚而入的细菌。
- 耳道环境变糟——温湿度过高
 长时间戴耳机,耳道里又闷又热,会破坏耳道自己清洁的能力。有实验显示,耳道温度每高1℃,微生物繁殖速度就快3倍;湿度超过70%,耳道的pH值会变碱,抗菌能力就弱了。
- 化学物质刺激——过敏或刺激
 美发产品里的合成香料、防腐剂,现在成了新的致敏元凶。欧洲耳科机构2022年的数据显示,近40%的接触性外耳道炎是因为对这些新香料过敏,会出现红斑、水肿这类迟发的过敏反应。
耳朵疼为啥连带着牙疼?神经“串线”了
耳道皮肤的痛觉感受器和牙齿共用三叉神经的感觉分支,当炎症产生的前列腺素、缓激肽这些物质变多,疼痛信号就会在神经里“串线”。医学上叫“牵涉痛”,其实就是大脑把疼痛的位置判错了。
得了外耳道炎?分两步处理:居家先护理,严重找医生
居家护理记住4点
- 堵耳朵:用无菌棉球轻轻塞在耳道入口,别塞超过1厘米深;
- 冷敷止疼:用冰袋敷患侧的耳后,每次15分钟,中间歇2小时;
- 吃流质食物:比如粥、汤,减少下巴活动;
- 睡觉姿势:朝没发炎的那侧躺,用U型枕固定头,别压到患耳。
医生会怎么治?一般3步
- 冲耳道:用生理盐水把耳道里的分泌物、结痂冲出来;
- 滴药:根据检查出的细菌或真菌,用对应的滴耳液;
- 缓解症状:短期用糖皮质激素消水肿,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疼。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 疼得停不下来,超过2天;
- 耳朵流脓或者流血变多;
- 听力越来越差;
- 脸麻、嘴角歪之类的面神经问题;
- 发烧超过38℃。
不想再犯?做好这3件事
- 保持耳道干燥:洗澡后用吹风机冷风档吹吹耳朵;
- 换掏耳工具:用软硅胶的,长度别超过2.5厘米;
- 控制耳机使用:单次戴不超过2小时,定期消毒。
这些人要特别小心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差的人,如果耳朵疼,要小心“恶性外耳道炎”。虽然这种情况不到5%,但可能伤到颅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得赶紧去做影像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