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波动是很多人出现头晕、头痛的常见原因,不管是短期血压突然升高,还是长期高血压慢慢伤害血管,都可能影响脑部供血或平衡系统,导致不适。
为什么血压波动会引发头晕头痛呢?如果收缩压突然超过180mmHg,或舒张压超过120mmHg,脑血管会突然承受很大压力。此时血管壁被撑得难受,会刺激周围神经,让负责平衡的前庭系统出问题,比如突然头晕、恶心呕吐;这种压力还会影响脑干的网状结构,导致自主神经紊乱。而长期高血压会慢慢伤害血管——比如让脑子里的基底动脉等大血管内壁变厚、长出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弹性变差,堵得越厉害,头晕就越频繁。2023年《高血压杂志》研究发现,得高血压超过5年的人里,约三分之二的人脑血流调节能力下降,血压一波动就容易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
有些信号必须立刻求救:如果突然剧烈头痛,同时看不清东西(比如视野少一块或看东西重影)、说话含糊、一侧手脚麻或没力气,这些可能是急性脑血管事件(比如中风)的信号,一定要马上打急救电话。数据显示,出现这些“危险信号”后1小时内得到专业救治,能大大提高恢复效果。
日常测血压要掌握正确方法:测前先坐5分钟,别刚喝了咖啡、运动完或情绪激动时测;用校准过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时胳膊肘和心脏齐平;最好记“血压日记”,每天早晚的测量值,还有情绪波动、吃太咸、没睡好这些情况都记下来,方便跟踪变化。
管好血压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是饮食,每天吃盐不超过5克(大概一啤酒盖),多吃含钾的新鲜蔬菜、水果,每天至少吃300克绿叶菜(比如菠菜、油菜);第二是运动,选快走、游泳这类对关节压力小的有氧运动,每周总共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别在早上血压高峰时做剧烈运动;第三是压力管理,每天做15分钟正念深呼吸,研究显示这样能让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降低约12%,帮助调节自主神经。
什么时候要去看医生?如果家庭自测收缩压持续≥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还伴有头晕头痛;或单次测到血压超过180/110mmHg,要在24小时内门诊随访。医生可能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查脑血流速度,必要时做头颅影像检查排除结构性病变。
长期管理还要注意这些:每3个月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看看肾脏有没有受伤;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了解动脉硬化程度。尤其要关注晨间血压——研究发现,晨峰血压(早上起床后血压高峰)每升高10mmHg,脑卒中风险增加23%。建议用能存数据的智能血压计,方便跟踪晨间血压变化。
总之,血压波动引发的头晕头痛不是小问题,既可能是短期血压骤升的紧急情况,也可能是长期高血压的预警信号。做好日常监测、坚持饮食运动调节、学会识别危险信号,有问题及时找医生,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不适发作,降低心脑血管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