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发炎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吞刀子”疼,其实这背后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在和病菌“战斗”。想要缓解不适、避免复发,得先明白它的道理,再一步步来应对。
为什么扁桃体发炎会这么疼?
扁桃体是咽喉里的“免疫小卫士”,平时帮我们阻挡病菌入侵。但如果病菌突破了它的防线,免疫细胞就会迅速聚集过来“围歼”病菌,这个过程会引发局部炎症。炎症会释放一些“刺激物”(比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它们碰到咽喉的神经末梢,就会让吞咽时像被刀割一样疼。同时,全身的炎症反应还可能带来发烧、乏力、没胃口等症状。
分阶段缓解:三步帮你舒服点
1. 合理用“缓解药”,别乱试
如果医生确诊是链球菌感染,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按疗程吃完,才能彻底杀死病菌,降低并发症风险。局部用的含片、喷雾剂能暂时缓解疼痛,但别连续用超过3天,不然可能加重黏膜刺激;含漱液要选温温的(37℃左右),避免用带酒精或强刺激成分的。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得“辨证用”,小朋友、孕妇或容易过敏的人,一定要先找中医确认,别随便和其他药一起吃。
2. 吃对食物,减少“二次刺激”
疼得厉害时,优先选温流质食物——比如米汤、藕粉、蛋花汤,温度控制在40-50℃(摸起来不烫嘴),别喝太烫或冰镇的饮品,不然会让喉咙更疼。等症状缓解后,换成半流质软食,比如南瓜粥、蒸蛋羹、土豆泥,少量多餐,保证营养不掉队。喝水要够:每天至少喝1500ml,可选淡盐水、稀释的苹果汁(别太甜),别碰咖啡、浓茶这类含咖啡因的饮料,会加重脱水。
3. 调整环境,让喉咙“少受气”
家里的湿度要保持在40%-60%,用加湿器的话每周要清洗一次,避免滋生霉菌;睡觉的时候把床头抬高15-20厘米(用两个枕头叠起来就行),减少胃酸反流对咽喉的刺激;一定要戒烟,也别待在二手烟环境里,平时多开窗通风,避开粉尘、油漆味这类刺激物。
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说明炎症可能“闹大了”,得立刻就诊:
- 发烧超过39℃,持续24小时不退,或者吃了退烧药也没效果;
- 咽不下水,甚至尿量变少(比如半天没尿),这是脱水的信号;
- 呼吸变费劲,比如要张着嘴呼吸、睡觉打呼突然变响;
- 小朋友出现流口水、坚决不肯吃饭,或者特别烦躁、哭个不停。
不想再“吞刀子”?做好这3点预防
- 挡住病菌入口:勤洗手(用肥皂搓20秒以上),流感季节少去商场、医院这类人多的地方,必要时戴口罩;
- 养壮免疫系统:每周花150分钟做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打羽毛球),每天吃5种以上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比如番茄、蓝莓、菠菜),帮免疫细胞“练壮”;
- 给喉咙“安个保护罩”:家里或办公室太干燥的话,用加湿器调湿度;如果工作要接触粉尘,记得戴防护口罩。
老复发?要不要切扁桃体?
如果是慢性扁桃体炎(比如一年急性发作超过5次),可以找耳鼻喉科医生评估要不要手术。手术不是“一刀切”,得看年龄(比如小朋友尽量先保守)、身体状况(有没有心脏病、肾炎),以及有没有引发中耳炎、肾炎这类并发症。现在有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这类微创方法,但长期效果还需要更多研究验证,要不要做一定要和医生商量。
最后再提醒一句:扁桃体发炎不是“小毛病”,但也不用慌——先搞懂它的“作战逻辑”,再按步骤缓解、预防,大部分情况都能慢慢好起来。如果碰到危险信号,别硬扛,赶紧找医生帮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