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突然出现面部某一块肿起来,还伴着剧烈疼痛,要小心口腔颌面部筋膜间隙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颊间隙感染。这种感染发病又快又隐蔽,要是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主要致病因素解析
感染主要通过这几个途径发生:
- 牙源性问题:下颌后牙的根尖周炎、牙槽脓肿是最主要诱因,差不多占临床病例的七八成;
- 外伤:面部开放性伤口没及时处理,细菌可能从伤口入侵;
- 黏膜受损:口腔溃疡老不好或手术伤口没长好,局部防御能力下降,细菌容易趁虚而入;
- 淋巴扩散:颌面部淋巴结发炎,可能继发感染到颊间隙。 免疫力低的人、糖尿病患者,还有牙周病没规范治疗的人,风险更高——数据显示他们的发病率是健康人的3到5倍。
临床表现分期特征
病情发展分两个阶段,症状不一样: 早期(炎症局限期)
- 肿的地方一按就疼,张嘴有点费劲但还能张开;
- 肿处皮肤发烫,摸起来是软软的炎性水肿;
- 可能伴随发烧、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炎症反应。
进展期(炎症扩散期)
- 脸肿得更明显,按下去会有凹陷(凹陷性水肿);
- 疼得一跳一跳的,晚上更厉害;
- 张嘴更困难,吃饭、说话都受影响;
- 全身症状加重,比如发高烧、打寒战。
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发病初期千万别做这些事:
- 别挤肿的地方!挤了会让感染扩散,严重时可能引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一种颅内并发症);
- 早期别热敷!热敷会加速脓肿扩散,要不要热敷得听医生的;
- 别自己涂含激素的药膏!会掩盖病情,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规范化治疗方案
基础护理
- 尽量半躺着(半卧位),能减轻面部充血肿胀;
- 间断冷敷:每次敷15分钟,间隔2小时;
- 用0.12%氯己定含漱液和生理盐水轮流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专业医疗干预
- 抗生素治疗:医生会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药,常用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这类;
- 手术引流:如果肿处摸起来有波动感(像装了水的气球),得在24小时内切开把脓放出来;
- 物理治疗:有些医院用低频超声波辅助,促进炎症吸收。
康复期管理
- 饮食从流质(粥、汤)慢慢过渡到软食,别吃辛辣刺激的;
- 用抗菌型牙刷、牙膏,配合牙线等清洁牙缝;
- 定期做超声检查,监测组织恢复情况。
紧急就医指征
出现这些情况,立刻去医院:
- 单侧脸肿超过24小时没消退;
- 张嘴张不到3厘米(约两根手指宽度);
- 发烧超过38.5℃或打寒战;
- 眼皮肿、眼睛转动不灵活。
预防性管理策略
- 每半年做一次专业牙周检查,重点关注后牙区;
- 牙龈肿痛超过48小时,赶紧就医;
- 面部外伤后2小时内,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 建口腔健康档案,记录治疗情况;
- 每天早上鼓腮帮子,观察两边脸是不是对称(早发现异常)。
总的来说,颊间隙感染虽然常见,但只要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发病后及时找医生规范治疗,大多能顺利恢复。关键是别拖延、别乱处理,早干预才能避免严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