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机制
急性喉炎是喉部黏膜的急性炎症,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约70%-85%的病例都和病毒有关。最新研究发现,成人主要是腺病毒“作乱”,孩子则更多由副流感病毒引发。细菌感染大多是继发的,占15%-30%。炎症会让声带充血、水肿,严重时连声门都打不开,直接导致呼吸困难。
临床治疗
抗感染治疗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用抗生素要遵循科学依据。比如C反应蛋白超过20mg/L或者降钙素原升高的中重度患者,医生可能会组合使用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药期间要注意肠道菌群平衡,必要时可补充益生菌调节。
激素使用
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很强,适合声门下水肿明显的情况。研究显示,静脉用激素后2小时,92%的患者喉部水肿能得到缓解。一般采用3-5天的短期“冲击”疗法,同时要监测血糖和免疫功能变化。
局部雾化
雾化吸入能让药物直接作用在喉部,局部药物浓度是口服的6倍。比如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能把全身副作用减少80%。通常建议用氧气驱动雾化,每次15分钟,一天做3-4次,做的时候保持平稳呼吸即可。
儿童特殊处理
危急情况要立刻就医
3岁以下孩子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别犹豫马上送医:吸气时喉咙有鸣音,还伴有胸骨上窝、肋间隙、剑突下的凹陷(也就是“三凹征”);呼吸次数超过4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低于95%;精神特别蔫或烦躁得厉害。
现场急救要点
让孩子保持半卧位,能降低呼吸阻力;用医用加湿器把环境湿度维持在60%-70%;转运时别让孩子哭闹,可以用安抚玩具或喂点糖水缓解焦虑。
康复期怎么养
环境要舒服
- 温度:保持室温22-25℃,避免忽冷忽热;
 - 湿度:用加湿器把湿度控制在50%-60%;
 - 空气:定期换空气净化器滤芯,让PM2.5保持在35μg/m³以下。
 
饮食要注意
- 流质食物温度控制在37-40℃,别太烫也别太凉;
 - 每天喝的液体量要达到基础代谢量的1.5倍(比如平时喝1000ml,现在要喝1500ml);
 - 辛辣刺激的食物,等症状完全消失后再吃。
 
这些情况要赶紧看医生
- 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
 - 发烧超过3天还没退;
 - 声音哑了10天还没好;
 - 吞咽困难到吃的东西不到平时的60%;
 - 6岁以下孩子出现意识不清、嗜睡或烦躁到无法安抚。
 
怎么预防
打疫苗
流感疫苗能让冬季急性喉炎的发病率降45%-60%,6个月以上的人建议每年打一次;免疫力低的人(比如有慢性病的),还可以打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加强保护。
日常防护
- 每天用生理盐水洗鼻子2次,保持鼻腔清洁;
 - 勤洗手,用“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
 - 接触过感染者的分泌物(比如鼻涕、痰),要立刻用消毒液消毒;
 - 学龄孩子可以练腹式呼吸,每天5分钟,增强呼吸功能。
 
注意事项
- 吃药一定要听医生的,尤其是激素药,别自己加量或停药;
 - 孩子用药得按体重算剂量,别跟着大人的量吃;
 - 不建议自己随便买中成药吃,很多成分不明确;
 - 有慢性病(比如哮喘、糖尿病)的人,治疗期间要多注意身体变化(比如测血糖、观察呼吸);
 - 要是症状持续1周没缓解,一定要再去医院复查。
 
急性喉炎的治疗得结合病情轻重和个人情况。数据显示,规范治疗后90%的人3-5天就能明显好转。要是出现持续的喉咙痛、声音哑或呼吸困难,别硬扛,赶紧去耳鼻喉科或急诊科,让医生制定适合你的方案。治疗期间别大喊大叫、过度用嗓,好好休息、规律作息,能帮你更快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