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疾病的常见类型,主要特征是心室腔扩大、心脏收缩功能减弱,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它一开始症状不明显,随着心功能逐渐恶化,会慢慢出现类似慢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了解症状的变化规律,对及时诊断和干预很重要。
呼吸问题:从“活动后喘”到“躺不平”的逐步加重
心脏功能下降会导致肺部淤血,引发呼吸困难,且症状会一步步升级。初期是“劳力性气促”——比如爬楼梯、散步、买菜这些日常活动时,会突然觉得呼吸费劲,这是心脏输出的血液不够身体代谢需求的早期信号。随着左心功能进一步变差,晚上平躺时肺部毛细血管压力升高,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凌晨突然胸闷、憋醒,必须坐起来几分钟才能缓解。如果发展到“端坐呼吸”,就是只能半坐或坐着才能正常喘气,说明左心衰竭已经很严重了。
水肿:从“脚踝肿”到“全身肿”的渐进过程
静脉淤血会引发水肿,且肿的范围会慢慢扩大。刚开始只是脚踝出现“凹陷性水肿”——按一下会有小坑,很久才恢复,还会“晨轻暮重”(早上肿得轻,晚上下班回家肿得厉害),伴随体重悄悄增加。之后水肿会蔓延到整个下肢,甚至腹部,出现腹水导致肚子胀。胸腔积液也常见,大多先出现在右边,严重时两边都有。要注意和肾病水肿区分:心源性水肿常伴随脖子上的静脉鼓起来(颈静脉怒张),按压肝脏时脖子静脉更鼓(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全身没力气:从“疲劳”到“连小事都做不动”
心脏输出的血液不够,全身组织得不到足够氧气和营养,会导致代谢紊乱。最常见的是“越来越没力气”——稍微动一下(比如拿快递、煮简单的饭)就觉得累,休息了也缓不过来。脑供血不足会让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慢,有的人大夫久了会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突然站起来头晕)。消化系统缺血会没胃口、恶心呕吐,肝脏淤血还会导致右上腹胀疼。
心跳乱:多种心律失常可能悄悄找上门
心肌纤维化和电生理异常会引发各种心跳不齐,比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有的会出现房颤、房扑这些心跳变快的情况。要特别注意:有些心律失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可能是猝死的预警信号。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越多,预后越不好,建议定期做心电检查。
这些信号提示病情进展,要赶紧关注
如果出现以下变化,说明病情在加重:活动耐量明显下降(比如以前能走1000米,现在走不到600米)、3天内体重突然涨了4斤以上、尿量减少但夜尿变多。建议平时记“症状日记”,每天记录体重、呼吸困难程度、水肿范围。饮食要少盐,要是水肿很明显,要找医生调整利尿剂用法。
40岁以上的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运动后没力气,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建议做心脏超声检查。早期发现的心功能不全,通过规范治疗(比如优化药物、控制病因、调整生活方式)能有效延缓病情发展。定期随访要做心功能分级、心脏影像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