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缺血性脑卒中,其实就像大脑的“电路短路”——当脑血管被血栓或栓子堵住,就像电线被老鼠咬断,大脑的神经信号没法正常传递了。它会让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的话会留下偏瘫、说不出话这样的后遗症,全球每40秒就有一个人得脑梗。除了大家熟悉的血栓形成、栓塞,现在研究还发现,血管内皮损伤、微循环堵塞这类问题,也是诱发脑梗的新原因。
一、脑梗会遗传吗?别过度担心!
现在基因研究发现,脑梗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些基因位点的变化会让血栓更容易形成,但不用太害怕,这只是“增加了风险”,不是“一定会得”。如果家里有这些情况要注意:直系亲属55岁前就发生过脑血管问题;家人大多有代谢综合征(比如胖、血压高、血糖高一起出现);好几代人都很早就有动脉硬化。遗传就像“地基有点松”,但生活方式才是决定“房子会不会倒”的关键。
二、90%的风险能控制,这些事要做好
有研究说,90%的脑梗风险能通过调整18个可控因素来降低,重点要做好这几点:
- 管好血压:每天在家测血压要成习惯,早上和晚上各测一次最好;
- 调控血脂:要盯着“坏胆固醇”(LDL-C),每年查一次血脂四项;
- 监测血糖:查糖化血红蛋白比只查空腹血糖更能看出长期血糖情况;
- 坚持运动: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能降低35%的复发风险;
- 调整饮食:DASH饮食法(比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盐少糖)能让卒中风险降47%。
除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老三高”,还有些新的危险因素要注意:睡眠打呼噜、总憋醒(睡眠呼吸暂停),夜里缺氧会让血管伤得更厉害;久坐不动,每坐1小时起来动5分钟,能让血流更通畅;长期压力大、情绪差,会让动脉硬化变快;吃太多加工食品,反式脂肪酸每多吃2%,卒中风险就升18%。
三、不同年龄,防护重点不一样
预防脑梗要建“三级防护网”,不同年龄有不同重点:
- 20-40岁(初级防护):先建个健康档案,每2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看看血管有没有斑块;
- 40-60岁(重点防护):每年查一次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看看大脑供血的调节能力;
- 60岁以上(精准防护):每半年查一次凝血功能四项,看看血液是不是容易凝固。
还有个提醒:冬天晨练别太早,等太阳出来再去,这时候血压波动最小,更安全。
四、学会这招,快速识别脑梗
记住“FAST”识别法,简单好记:看脸(Face)——有没有一边脸歪了、不对称;抬胳膊(Arms)——有没有一侧胳膊无力、麻木;听说话(Speech)——有没有说不清楚话、含糊;争分夺秒(Time)——赶紧打急救电话!
脑梗的黄金救治时间是发病后4.5小时内,越早治恢复越好。但现场别乱给患者吃药,让他保持45度半躺着等急救就行。
总的来说,脑梗虽然可怕,但只要早预防、早识别、早治疗,就能大大降低风险。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要把健康生活方式放在第一位,定期体检,遇到情况赶紧找医生,才能守住大脑的“电路”不“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