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出现没有明显原因的出血点时,要警惕紫癜这类疾病。根据发病机制不同,主要分为单纯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两种,它们在发病原因、身体影响及治疗方法上有本质区别。
一、发病机制有什么不同
单纯性紫癜主要是毛细血管变脆了,但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都正常。目前研究认为,可能和遗传导致的血管结构异常、类黄酮代谢异常有关——就像建筑管网用久了老化,这类患者的血管壁弹性纤维有微观结构改变。
过敏性紫癜是免疫相关的血管炎症,核心原因是身体接触过敏原(比如某些食物蛋白、微生物)后,免疫系统产生异常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引发炎症,导致小血管内皮受伤。研究还发现,这类患者的辅助T细胞亚群失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感染后更容易得这个病。
二、表现上有哪些区别
单纯性紫癜的皮肤问题比较局限:出血点多在双下肢对称分布,直径1-5毫米;压下去不会褪色,1-2周能自行消退,但容易反复;一般没有其他不舒服,偶尔有点局部肿胀。
过敏性紫癜会影响多个系统:皮肤除了出血点,还常伴荨麻疹样皮疹,分布不对称;约一半患者会有关节积液(比如膝盖、脚踝),导致关节痛;肠系膜血管发炎会引起腹痛、消化道出血;50%的患者尿液检查能查到红细胞(镜下血尿),有些还会出现蛋白尿。
三、治疗方法不一样
单纯性紫癜主要是保护血管:比如补充维生素C增强血管韧性,吃点钙剂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穿医用弹力袜减少下肢瘀斑,避免突然站起、弯腰等剧烈体位改变;定期查血常规,记一下瘀斑出现的频率,看看效果。
过敏性紫癜要综合治疗:1. 找过敏原——通过皮肤点刺试验等明确后尽量避开;2. 调节免疫——急性期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严重的可能需要免疫抑制剂;3. 多学科配合——影响肾脏要找肾内科随访,消化道出血要找外科评估;4. 长期监测——定期查尿常规、肾功能,预防慢性并发症。
四、出现这些情况要赶紧就医
如果有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皮肤瘀斑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出血点长得很快,或出现血疱、坏死;关节动不了或一直肚子痛;尿量变多/变少、尿里有血或水肿;孩子精神萎靡、呼吸不正常。
特别注意:如果紫癜还伴随头痛、抽搐(神经系统症状)或呼吸困难、喉咙发紧(气道水肿),说明可能有严重并发症,得立刻去急诊。建议长期随访,监测潜在的器官损害。
皮肤莫名出血点要警惕紫癜,两种类型的发病、表现和治疗都不一样。出现警示信号要及时就医,长期随访能帮助预防并发症,保护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