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分九大类型,对症方案助您精准控制

治疗与康复 / 责任编辑:家医大健康2025-09-02 10:26:35 - 阅读时长5分钟 - 2375字
龋齿九类分型及治疗原则,结合最新口腔医学研究,提供科学防护与就诊决策依据,涵盖浅龋到继发龋的临床特征、治疗要点及日常管理策略。
龋齿分类牙体修复口腔护理继发龋静止性龋
龋齿分九大类型,对症方案助您精准控制

龋齿不是简单的“蛀牙”,而是一种分不同类型、慢慢发展的牙齿病变。根据口腔医学研究,龋齿主要有9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表现和处理方式都不太一样。

龋齿的基础类型和表现

  1. 浅龋:初期阶段
    浅龋是龋齿刚开头的时候,病变只在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上,看起来是白色或黄褐色的小斑点,摸起来有点粗糙,但牙齿还没缺一块。这种情况医生会用涂氟的方法帮牙齿再“变硬”(促进再矿化),自己平时用含氟牙膏、定期做口腔检查,就能控制病变发展。
  2. 中龋:牙本质浅层烂了
    中龋的时候,腐坏的部分已经到了牙本质浅层(牙齿中间的一层),吃冷的热的、酸的甜的会有点短暂的酸敏感。处理的时候需要把腐坏的部分去掉,再用树脂材料补上;现在用新型生物活性材料,还能帮牙本质再生,恢复得更快。
  3. 深龋:快到牙神经了
    深龋的病变已经到了牙本质深层,离里面的牙髓(牙神经)很近,遇到冷的会更酸更疼。治疗的时候,医生会分层去掉腐坏的部分,尽量保留一点没完全烂透的牙本质来保护牙髓,再用间接盖髓的方法处理;现在用显微技术做,精度更高,能减少对牙髓的刺激。

这些特殊类型的龋齿要注意

  1. 急性龋vs慢性龋:烂的速度不一样
    急性龋烂得特别快,腐坏的部分软软的、湿湿的,常见于小孩(比如爱吃糖、刷牙不认真的孩子);慢性龋烂得慢,腐坏的部分干干的、硬硬的,多发生在老人身上(因为唾液分泌减少,牙齿自我保护能力下降)。治疗时医生会根据烂的速度调整去腐的方法,比如急性龋要更小心去除腐质,避免穿通牙髓。
  2. 猖獗性龋:好多牙一起烂
    猖獗性龋是好多颗牙、好几个面同时烂,比如短期内门牙、磨牙都出现龋洞,常见于唾液分泌异常的人(比如口干症患者)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处理的时候除了治牙,还要综合调整:比如少吃甜的、黏的食物,用抗菌漱口水减少嘴里的致龋细菌,必要时还要治疗引起唾液减少的原发病。
  3. 静止性龋:看似稳定的“隐患”
    静止性龋看起来是棕褐色、硬硬的,好像不发展了——这是因为病变表面的牙釉质又“变硬”了,但其实里面可能还藏着没完全好的腐质。医生会评估牙齿的再矿化能力,如果能自己恢复,就定期观察;如果不行,就做预防性的树脂充填,把隐患去掉。
  4. 继发龋vs再发龋:补过的牙又出问题
    继发龋是补过的地方边缘又烂了,比如补牙材料和牙齿之间有缝隙,细菌钻进去又烂了,拍牙片能看到黑影;再发龋是新的地方又长蛀牙(比如补了门牙,后牙又烂了)。现在用数字化扫描和激光检测,能更早发现继发龋,避免烂得更深。

龋齿治疗的核心原则

  1. 分级处理:不同程度找不同医生
    浅龋可以先做基础护理(比如涂氟、用含氟牙膏),中龋以上要找专科医生(比如口腔内科医生);深龋治疗比较复杂,可能需要转诊到更专业的医疗机构,避免伤到牙髓。
  2. 用更贴合的材料
    现在补牙的材料越来越先进:新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能和牙齿更好地黏合,纳米复合树脂更接近牙齿的颜色和硬度,补完看起来更自然;小孩乳牙烂得厉害的话,可以用预成冠(预先做好的金属或树脂牙冠),套在牙齿上保护剩下的牙体,比普通补牙更耐用。
  3.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窝沟封闭是预防磨牙龋的“神器”——磨牙表面有很多深沟(窝沟),容易藏食物残渣,用封闭剂把这些沟填起来,能有效减少烂牙的概率(尤其是小孩的恒牙,刚长出来的时候窝沟最深);成人要定期做龋风险评估,比如检查唾液流速、致龋细菌数量,提前干预;唾液检测能帮忙识别致龋菌群失衡,比如嘴里变形链球菌太多,就需要调整口腔卫生习惯。

自己能做的防龋方法

  • 学会巴氏刷牙法(Bass刷牙法):这是医生推荐的正确刷牙方法,能有效清理牙龈沟里的细菌;还要用牙线、牙缝刷等清理牙缝(牙缝是刷牙刷不到的地方,容易藏食物残渣)。
  • 用含氟量1450ppm的牙膏:含氟牙膏能增强牙釉质的硬度,预防龋齿;早晚各刷一次,每次刷2分钟。
  • 控制饮食频率:减少吃零食、喝甜饮料的次数(比如每天喝3次可乐,比一次喝一大瓶更伤牙),因为细菌分解糖需要时间,频繁吃糖会让牙齿一直处于“被腐蚀”的状态;尽量少吃黏糊糊的食物(比如糯米糍),容易粘在牙齿上不好清理。
  • 定期检查:小孩每3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因为乳牙龋发展快),成人每6-12个月一次;早期龋没症状,只有检查才能发现。
  • 及时就诊:如果吃冷的热的牙酸,或者牙齿上有小黑点,赶紧去看医生——浅龋治起来简单,拖成深龋可能要杀神经,又疼又贵。

关于龋齿的最新研究

最近研究发现,龋齿的进展速度和个体差异很大:比如有的人嘴里致龋细菌(比如变形链球菌)多,龋齿就容易发展快;唾液里钙、磷含量高的人,牙齿自我修复能力强,龋齿发展慢。还有新型抗菌肽材料,在实验室里能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细菌膜是龋齿的“温床”),但能不能用到临床上还需要大规模试验验证。另外,数字化影像技术(比如锥形束CT、激光荧光检测)能比以前早6-8个月发现早期龋损,比如牙釉质下的小龋洞,这样就能用微创方法治疗(比如用树脂渗透修复),不用磨太多牙齿。

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治完龋齿别马上用这颗牙咬硬东西(比如坚果、骨头),避免补牙材料脱落;树脂充填后2小时内别吃东西(树脂需要时间固化);治疗后24小时内如果一直疼(比如自发疼、咬合疼),赶紧回去找医生——可能是牙髓受刺激了,需要重新处理。妊娠期女性要特别注意:怀孕后唾液分泌减少,激素变化会让牙龈更容易红肿,龋齿进展风险增加,建议孕前完成口腔检查,有龋齿赶紧治,避免孕期牙疼(孕期治牙风险高)。

总的来说,龋齿虽然是最常见的口腔问题,但它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分阶段、分类型的慢性病变。只要早发现(定期检查)、分类型处理(浅龋涂氟、深龋保牙髓),再加上自己平时好好护理(正确刷牙、控制饮食),就能有效控制龋齿发展。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重视口腔健康,才能避免“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情况——毕竟,好好保护牙齿,才能好好享受美食呀!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乳牙护理三关键期,恒牙整齐风险降58%!乳牙护理三关键期,恒牙整齐风险降58%!
  • 牙痛别硬扛!五类常见牙痛类型及科学应对方案解析牙痛别硬扛!五类常见牙痛类型及科学应对方案解析
  • 烤瓷牙修复避雷:材料选择与禁忌症避坑要点烤瓷牙修复避雷:材料选择与禁忌症避坑要点
  • 避开种植牙六大误区,科学应对提高成功率避开种植牙六大误区,科学应对提高成功率
  • 拔牙后镶牙怎么选时机科学决策拔牙后镶牙怎么选时机科学决策
  • 种植牙时机选对+科学护理,避免失败用更久种植牙时机选对+科学护理,避免失败用更久
  • 科学护牙防代谢病:9大策略降低牙周炎风险科学护牙防代谢病:9大策略降低牙周炎风险
  • 烤瓷牙并非人人适用!五类人群修复指南与维护秘诀烤瓷牙并非人人适用!五类人群修复指南与维护秘诀
  • 固定义齿选对人群成功率翻倍,这些禁忌要避开!固定义齿选对人群成功率翻倍,这些禁忌要避开!
  • 七类食材科学护齿方案,预防蛀牙从饮食开始!七类食材科学护齿方案,预防蛀牙从饮食开始!
  • 种植牙长期稳定秘诀:三阶段护理避四大误区种植牙长期稳定秘诀:三阶段护理避四大误区
  • 种植牙重塑笑容前,术前评估与术后护理是关键!种植牙重塑笑容前,术前评估与术后护理是关键!
  • 乳牙龋坏隐患大!儿童护牙关键期与现代修复方案乳牙龋坏隐患大!儿童护牙关键期与现代修复方案
  • 智齿发炎反复?影像评估+日常护理方案降低风险智齿发炎反复?影像评估+日常护理方案降低风险
  • 种植牙稳不稳?三维防护体系保十年稳定种植牙稳不稳?三维防护体系保十年稳定
  • 种植牙寿命超10年?掌握三大维护秘诀避开三大误区!种植牙寿命超10年?掌握三大维护秘诀避开三大误区!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