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会发现舌头下方长出白色斑块。这种情况可能和多种原因有关,下面我们结合临床常见情况来具体说说。
创伤性黏膜损伤
最常见的原因是机械或热刺激——比如吃了太烫的东西(比如超过65℃的汤)、不小心咬到舌头,或者太用力刷舌苔,都可能弄伤舌下黏膜。受伤后2天内,伤口会结一层灰白色的假膜,周围黏膜发红发肿,碰一下就疼。这种溃疡一般能自己好,7到14天左右就会愈合,不用特意治疗。平时注意口腔卫生,用温盐水漱口,吃点软的食物(比如粥、面条)。如果超过两周还没好,要小心是不是长期刺激导致的异常增生,得及时检查。
真菌感染性病变
当身体免疫力变化时,口腔里的菌群可能失衡,比如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就会在舌下长出像奶酪一样的白色斑块。这种斑块能用棉签轻轻擦掉,擦完下面是发红的黏膜,有时候还会有小血点。常出现在刚用过抗生素、糖尿病血糖没控制好,或者戴假牙的人身上。这种情况要找医生处理,配合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戴假牙的人要每天把假牙的基托凹槽清理干净,多吃点优质蛋白(比如鸡蛋、牛奶),帮黏膜提高免疫力。
黏膜角化异常病变
长期受到物理或化学刺激也会引起问题,比如吸烟——烟雾里的有害物质(比如3,4-苯并芘)会刺激舌下黏膜,导致黏膜角质层变厚,长出灰白色的扁平斑块。这种斑块有一定的癌变风险,有研究显示约3%-5%可能发展为上皮异常增生(一种癌前病变)。抽烟的人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黏膜检查;局部护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维A酸类产品。如果发现斑块变粗糙、出血,一定要马上找医生。
教你初步判断:4个小技巧
不用记复杂的医学术语,从4个方面就能初步分辨:
- 看形状:创伤性溃疡是凹下去的,真菌斑是鼓起来的,角化异常的白斑是平的;
- 摸手感:溃疡软软的、一碰就疼,真菌斑能擦掉一部分,白斑摸起来硬邦邦的;
- 看变化:创伤性溃疡好得快(几天到两周),白斑长得很慢;
- 疼不疼:疼的大多是溃疡,不疼的白斑要多留心。
日常怎么预防?
- 别吃太烫的:尽量别吃超过65℃的热饮热食,比如火锅汤,等降到50℃以下再吃——太烫的东西会直接烫伤黏膜;
- 缓解压力:长期压力大可能会让皮质醇升高,影响黏膜修复,每天花10分钟做腹式呼吸(慢慢吸气鼓肚子,再慢慢呼气收肚子),帮身体放松;
- 补对营养:维生素B族(每天建议吃1.2-1.7mg)和锌(男性每天12.5mg,女性7.5mg)能帮黏膜修复,平时可以多吃西兰花(每100g含维生素B9 148μg)、南瓜籽(每100g含锌7.99mg)这类食物。
如果白色斑块超过3周还没消,或者同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楚、脖子上淋巴结肿大等情况,一定要赶紧去口腔黏膜科检查。医生可能会做活检(取一点组织化验)或者真菌培养来明确原因。要记住:自己随便用药可能会掩盖真实问题,耽误治疗。
舌下黏膜是消化道的第一道屏障,它的变化其实是身体在给我们提个醒。只要了解科学知识,定期做口腔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少抽烟、不吃太烫的东西),就能好好保护黏膜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