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谁没个牙痛?可要是下巴后面的牙突然开始持续钝痛,咬东西时像牙齿里装了弹簧一样越嚼越疼——别以为是“上火”,这可能是根尖周炎在“求救”。这种常被忽略的牙病,其实是细菌感染了牙齿的“根基”(牙根尖),不少人都把它当小问题,可它是“沉默的牙齿杀手”:据调查,我国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都有过根尖周炎相关症状,只有四成人能正确认出它。
根尖周炎的痛,藏着这些“求救信号”
想区分普通牙痛和根尖周炎,得看懂它的“疼痛密码”:
• 咬东西更疼:一嚼食物就像牙齿里塞了弹簧,越用力疼得越厉害;
• 冷热刺激“缓不过来”:喝冰水或热汤后,疼痛会持续很久,一半人还会连带着耳朵一起疼;
• 体位一变就疼:低头捡东西时疼得加重,平躺下来反而能稍微缓解;
• 脸肿嘴张不开:三成患者会出现单侧脸肿,甚至连嘴都张不大。
尤其要注意,糖尿病患者可能没明显疼痛——这种“无痛性根尖周炎”更危险,炎症会悄悄发展,等发现时可能已经伤了牙根。
细菌是怎么“攻破”牙齿防线的?
牙齿不是实心的,里面藏着“牙髓腔”(像牙齿的“中央控制室”),通过根管连到牙根尖。当细菌突破3道防线,就会入侵根尖:
- 蛀牙洞:蛀牙烂出来的洞,直接成了细菌的“直达通道”,顺着洞就能钻进牙髓;
- 牙周袋:牙周炎会让牙龈和牙齿之间形成“口袋”,如果口袋深度超过5mm,细菌能顺着“口袋”爬到根尖;
- 牙隐裂:肉眼看不到的牙齿微裂纹,成了细菌的“VIP通道”,悄悄钻进牙齿内部。
现在很多人爱吃高糖食物,口腔里的厌氧菌变多,更容易突破这些防线。
得了根尖周炎,得找专业牙医“对症下药”
根尖周炎的核心治疗是“清理根管里的细菌”,自己扛或乱用药没用,一定要找专业牙医:
• 显微根管治疗:用显微镜和超声工具,把根管里的细菌清得干干净净,这种方法3个月治愈率能到92%,比传统治疗效果好很多;
• 炎症控制:医生会根据情况帮你缓解疼痛、消除炎症,但所有治疗都得听医生的,别自己乱试“土方”。
记住:根尖周炎是细菌感染,不是“上火”,越早治越能保住牙齿。
在家痛得慌?试试这4步应急
要是暂时没法去医院,这几招能帮你缓解:
- 冷敷:用冰袋敷疼的那侧脸,每次15分钟,能减轻炎症反应;
- 温盐水漱口:用40℃左右的淡盐水轻轻漱,把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冲出来;
- 垫高枕头:睡觉把枕头垫高,减少牙根的血流压力,能稍微缓解疼痛;
- 管住嘴:别吃热的、冷的、酸的甜的,烟酒也得停3天,避免刺激牙齿。
不想再遭罪?做好4点“防复发”
根尖周炎容易卷土重来,关键要挡住细菌的“进攻”:
- 正确刷牙:用巴氏刷牙法,每颗牙刷10下,一天刷3次;
- 甜食“集中吃”:别零零碎碎吃甜食,集中吃能减少酸性物质对牙齿的腐蚀;
- 换牙刷+用牙线:每3个月换软毛牙刷,每天用牙线清牙缝,别让食物残渣藏着;
- 定期检查:每半年看一次牙医,早期蛀牙补好的成功率有95%,能避免蛀牙烂到牙髓;
如果有夜磨牙的习惯(容易导致牙隐裂),可以让医生做个咬合垫,减少牙齿裂纹。
其实,根尖周炎的痛,都是牙齿在“喊救命”——细菌攻破了防线,炎症在牙根尖“作乱”。认出它的信号(咬东西疼、冷热刺激疼、脸肿),赶紧找牙医;在家应急别乱用药,用冷敷、温盐水就行;平时把刷牙、定期检查做到位,才能让牙齿“根基”稳,再也不用受这份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