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后手腕肿了,别慌!处理得对能更快恢复,但得按阶段来。其实约85%的手腕肿胀是韧带拉伤或关节囊受伤,但要警惕舟骨等隐藏的骨折,抓住72小时黄金处理期能显著改善恢复效果。
急性期处理三阶段
第一阶段(0-24小时):冷敷止肿防炎症
手腕刚肿起来时,立刻用密封袋装冷水敷在肿的地方,每次敷15分钟,中间歇5分钟。别直接用冰块贴皮肤,会冻伤。低温能让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渗出,有效抑制炎症。这时候还要把胳膊抬到比心脏高10-15厘米的位置(比如用枕头垫着),帮助消肿。
第二阶段(48小时后):热疗加速淤血吸收
等肿胀处变成青紫色,就可以换40℃左右的温毛巾热敷了,敷的时候顺着指尖往胳膊肘方向轻轻按摩。热疗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让淤血更快散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2023年指南也提到,这时候热敷对吸收淤血很有帮助。注意温度别太高,避免烫伤。
第三阶段(72小时后):慢慢练关节活动
肿胀基本消了以后,开始做握拳再松开的动作:每天做3组,每组10次,幅度别太大。如果做的时候有刺痛感,赶紧停下,说明组织还没长好。
怎么区分骨折还是扭伤?
鉴别维度 | 骨折特征 | 扭伤特征 |
---|---|---|
疼痛感觉 | 某个固定位置特别疼,一按就钻心 | 一片都酸涨疼 |
肿胀样子 | 局部鼓起来、变形 | 整个手腕弥漫性肿 |
活动能力 | 完全没法承重、动不了 | 能轻度活动 |
特殊表现 | 手腕变“餐叉样”(像叉子一样弯) | 感觉关节松松的不稳 |
药物使用要分阶段
外用药物得按恢复阶段选:
- 急性期(0-48小时):用消炎类外用凝胶;
- 亚急性期(48小时-7天):用活血化瘀的药膏;
- 恢复期(7天后):用温经通络的外用制剂。
别把多种外用药叠着用,口服药要找医生开非甾体抗炎药(一定要遵医嘱)。规范用外药能让恢复周期缩短约20%。
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立刻就诊:
- 手腕明显变形,疼得受不了;
- 一直麻或有刺痛感;
- 肿得越来越厉害;
- 72小时后还没法自己动手腕。
怎么预防再受伤?
- 每周练3次握力(比如握弹力球),每次5分钟;
- 每天早上转手腕:顺时针、逆时针各10圈;
- 运动时戴透气的弹力护腕;
- 家里装防滑垫、开夜灯,避免滑倒。
康复期要注意这些
恢复期间别提重物,睡觉的时候可以戴中立位护腕(让手腕保持自然姿势的护腕)。如果关节僵,在能忍受的范围内轻轻拉一拉(比如用另一只手慢慢掰手腕)。建议每3天找医生复查恢复情况,跟着专业康复师做本体感觉训练(比如练手腕平衡),能降低40%的复发风险。
总的来说,摔倒后手腕肿了,先冷敷、再热敷、慢慢练,分清是扭伤还是骨折,该就医就赶紧去,恢复时注意保护,这样才能更快好起来,减少再受伤的可能。